四十七、宋教仁被刺(第3/3頁)

“連日各報載國民黨事諸多失當,甚且如《民視報》等謂孫中山先生辭理事職出於鄙人之排斥,《新紀元報》等謂孫、黃有沖突,皆不勝駭異。此次國民黨之合並成立,全出於孫、黃二公之發意,鄙人等不過執行之,故黨員無論新舊,對於孫、黃二公皆非常愛戴。此次選舉理事,孫先生得票最多,惟孫先生此後欲脫離政界專從事於社會事業,故不欲任事,曾經辭職,已由鄙人與各理事再三挽留,始允不辭,現已推為理事長。鄙人與孫先生從事革命幾及十年,何至有意見之爭,且國民黨新立,正賴有功高望重如孫先生者為之主持,亦何至有內訌之原因耶?至於黃克強先生與孫中山先生同為吾黨泰鬥,關系之親切,天下皆知,此次北來調和南北意見,主持大計,兩公無絲毫之歧異,更何至有沖突之事,如各報所雲雲乎。方今時事艱難,非有強大真正之政黨作中流之砥柱,何能挽回危局。而強大真正之政黨,尤非社會扶持,各黨互相獎勉不能成立。關於政見,各黨即互有不同,然總不宜猜忌離間,日望敵黨之不發達。吾人改組國民黨時宣言政黨宜二大對峙,希望自黨發達,同時並希望反對黨亦發達,能至旗鼓相當而後已。誠以政黨須有道德,其態度固應如是也。作此等謠言之各報,屬於何黨固不必辨,鄙人總深盼其守政黨道德,不再事無謂之猜忌與離間,平心靜氣以評論國家事,扶持各黨,使漸臻於健全之發達,庶幾各黨乃得日即穩固,從容研究。其在議院有正當之主張,不事喧囂。其對政府有適當之監督方法,以促成強固有政策負責任之內閣。是豈非國家之大幸事乎,區區之心乞鑒諒之!宋教仁頓首。”

從宋的這封公開信看出謠言攻勢的可怕,因為當宋被害後,就有一種流言,說宋是國民黨巨頭所害,甚且指稱是陳其美的傑作。這當然是袁系的人企圖用混亂的謠言,轉移社會目標的陰謀。

宋教仁遺體由國民黨同志蔔葬於江灣,出殯時由吳鐵城等乘馬前導,極盡哀榮,國民黨上海交通部並訂於4月13日在張園舉行盛大的追悼大會,由陳其美主祭,居正贊禮,汪洋讀祭文,黃興因病未參加。大會首由陳其美報告開會追悼宋教仁之深長意義,繼由居正、徐天復、吳永珊、於右任、沈縵雲等發表悼詞,極盡哀思。

孫中山有一副極沉痛的挽聯:

作民權保障,誰非後死者?

為憲政流血,公真第一人!

黃興的挽聯非常迫真:

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

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

龍陽才子易實甫的挽聯,另饒意境:

卿不死,孤不得安,自來造物忌才,比庸眾忌才更甚。

壯之時,戒之在鬥,豈但先生可痛,恐世人可痛尤多。

宋的墓地在上海閘北,因為紀念他,所以就叫作宋園,墓前塑造了宋一座銅像,作支坐側思狀,下為石座,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陽篆“漁父”二字,於右任撰書刻銘:

“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紀,為直筆乎?直筆人戮。為曲筆乎?曲筆天誅。嗟嗟九泉之淚,天下之血,老友之筆,賊人之鐵。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銘諸心肝,質諸天地。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