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趙秉鈞張冠李戴(第3/3頁)

庫倫問題發生後,總統府開會,國務院開會,總統府國務院開聯席會,總統府開高等軍官高等顧問會,袁世凱和梁士詒單獨計議,討論來討論去,不外戰爭與和平兩條路,可是最後的結論是,既不能戰又不能和!

京中和戰不決,也無具體意見答復俄方,而庫倫消息陸續傳來。據說庫倫已組成政府,元首是哲布尊丹巴活佛,內閣總理是松彥光汗,他並兼任財政部尚書,內務部尚書是雀倫琦迷,外務部尚書是杭達,工部尚書是圖什公,陸軍部尚書是達賴貝子,刑部尚書是那木薩斯。又傳說俄人自和哲布尊丹巴訂立協約後,陸續派駐內外蒙古之軍隊有加無已,張家口至恰克圖之間2400裏電線,俄庫雙方已占有四分之三,中國政府對該區情況完全不明。

梁如浩當俄使正式通知俄庫已簽條約的第三天,未經請假徑赴天津。正當外交情勢萬分緊迫之際,外交總長表現如此,各方為之大嘩,議院攻擊尤烈。梁在天津因之不敢回北京,函請辭職。北京當局亦覺梁不能勝任外交總長,於是袁世凱邀請陸徵祥重作馮婦,返任外交總長,陸亦欣然接受,毫不推卸。當陸徵祥繼任外交總長的一案提交參議院時,竟以全票通過。這時的陸徵祥,大有“公不出山如蒼生何”之慨,參議院已完全忘了三個月前否決陸閣閣員給陸難堪的一幕了。

陸徵祥復任外交總長後,即電告俄外交部,通告再任外交總長,並希望彼此在睦鄰敦誼互相尊重的基礎下,開始商談兩國有關問題。俄國外交部立即復電,表示兩國友誼素睦,最近雖有蒙古問題發生,但其事甚小,不難在友好空氣中談判解決。陸徵祥乃親赴俄使館,要求開始談判,同時電告俄外交部,表示既然俄政府願意在友好空氣中恢復談判,則希望俄方先將《俄庫條約》取消。俄方對此則沒有答復。

陸徵祥以曾任國務總理的身份,當外交情勢緊迫而毅然降格出任外交總長,在一般人心目中,頓然成為一個可尊敬可稱贊的政治人物,在北京的中外記者亦紛紛函請陸要求約晤,一談外交形勢。陸完全是西化的作風,他復給各報記者這樣一封信:

“……祥以孱軀,重膺繁劇,日與外交團會晤及赴國務會議等處,幾無片晷之暇得以從容談話。茲內人擬於星期日五點鐘在寓接見賓客,倘承惠顧,即請駕臨,是所企盼。此頌台祺。陸徵祥啟。”

這樣一封約會信,在50多年前北京那個半新半舊的社會中,實在是很特殊的。原來陸徵祥的夫人是法國人,且為出名的“外交界之花”。約會的一天,陸夫人在客廳正中一張楠木雕花椅上坐著,陸總長把客人介紹給她,她用純粹的巴黎話與來賓寒暄。然後記者們圍了陸徵祥大談外交情勢。陸表示到任後已和俄使晤談四次,正談雙方撤兵事,其他談判無進展。法國公使康悌系以私人身份出面調停,至於國際情勢因巴爾幹風雲緊急,故大家注意力集中歐洲,對中俄糾紛乃不甚注意。

陸徵祥所謂已和俄使談判四次,據新聞記者從側面探悉四次談判情形為:第一次乃系陸徵祥要求俄國取消俄蒙條約,而俄使則要求中國承認俄蒙條約;第二次是俄使謂俄於蒙古已得有實權,並無中國承認之必要,不過俄方尊崇睦誼所以才和中國談商;第三次是陸徵祥表示中俄談判須以不損害中國之領土權及主權為範圍,俄使則謂中國承認蒙古之自治權,俄國願承認中國之領土權;第四次是俄使據科布多領事來電謂中國進兵科城,於是雙方乃決定談判如何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