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二、清帝退位(第4/5頁)

遜位之將定也,深慮者恐屆時有元後擲璽之事,因議不如先仿英內閣設掌璽大臣之制,以徐東海為太保,令司蓋璽之職。徐之為太保實以此。其後遜位之詔,亦相沿由徐手蓋禦璽焉。

張先培等之炸袁也,第一彈斃其頂馬,第二彈未中,第三彈斃其駕車之馬,又一彈斃其從騎。其間恰未中袁之座位,亦異事也。余方經東長安街以往馬大人胡同,親見炸斃之人馬。擲彈者旋即被捕。良弼被炸之夕,晚七時許,袁召之往,令往勸肅王不可堅持反對。良應命往肅府,歸家遂被害。余時在馬大人胡同,親見良由客廳出門,次晨閱報始知其事。

清廷覺袁有異志,乃封侯以慰之,袁不受,其辭表乃吳廷燮所擬。

溥儀的回憶錄(摘錄)

我糊裏糊塗地做了三年皇帝,又糊裏糊塗地退了位。在最後的日子裏所發生的事情,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養心殿的東暖閣裏,隆裕太後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眼,面前地上的紅氈子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我坐在太後的右邊,非常納悶,不明白兩個大人為什麽哭。這時殿裏除了我們三個,別無他人,安靜得很。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麽我全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我看見袁世凱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凱最後一次見太後。如果別人沒有對我說錯的話,那麽正是在這次,袁世凱向隆裕太後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這次召見之後,袁世凱就借口東華門遇險的事故,再不進宮了。

武昌起義後,各地紛紛響應,滿族統帥根本指揮不動抵抗民軍的北洋各鎮新軍,攝政王再也沒辦法,只有接受奕劻這一夥人的推薦,起用了袁世凱。待價而沽的袁世凱,有徐世昌這位身居內閣協辦大臣的心腹之交供給情報,摸透了北京的行情,對於北京的起用推辭再三,一直到被授以內閣總理大臣和統制全部兵權的欽差大臣,軍政大權全已在握的時候,他才在彰德“遙領聖旨”,下令北洋軍向民軍進攻。奪回了漢陽後,即按兵不動,動身進京,受隆裕太後和攝政王的召見。這時候的袁世凱和從前的袁世凱不同了,不僅有了軍政大權,還有了比這更為難得的東西,這就是洋人方面對他也發生了興趣,而革命軍方面也有了他的朋友。北洋軍攻下漢陽之後,英國公使朱爾典得到本國政府的指示,告訴他:英國對袁“已經發生了極友好的感情”。袁到北京不久,英國駐武昌的總領事就奉朱爾典之命出面調停民軍和清軍的戰事。袁世凱的革命黨方面的朋友,主要的是謀刺攝政王不遂的汪精衛。汪精衛被捕之後,受到肅親王善耆的很好的招待。我父親在自己的年譜中說這是為了“以安反側之心”,其實並非如此。我有親戚後來告訴過我,當時有個叫西田耕一的日本人,通過善耆那裏的日本顧問關系告訴善耆,日本人是不同意殺掉汪精衛的。攝政王在幾方面壓力之下,沒有敢對汪精衛下手。武昌事起,汪精衛得到釋放,他立刻抓住機會和善耆之流的親貴交朋友。袁世凱到北京,兩人一拍即合。汪精衛也很快與袁公子克定變成了好朋友,從而變成了袁的謀士,同時也變成了袁世凱和民軍方面某些人物中間的橋梁。民軍方面的消息,經此源源地傳到袁世凱這邊,立憲派人物也逐漸對他表示好感。袁世凱有了很多新朋友,加上國內外和朝廷內外的那一夥舊朋友,就成了對各方面情況最清楚而且是個左右逢源的人物。袁世凱回到北京後,不到一個月,就通過奕劻在隆裕面前玩了個把戲,把攝政王擠掉,退歸藩邸。接著,以接濟軍用為名擠出了隆裕的內帑,同時逼著親貴們輸財贍軍。親貴感到了切膚的疼痛,皇室的財力陷入了枯竭之境,至此,政、兵、財三權全到了袁世凱的手裏。接著,袁授意駐俄公使陸徵祥聯合各駐外公使致電清室,要求皇帝退位,同時以全體國務員名義密奏太後,說是除了實行共和,別無出路。我查到了這個密奏的日期,正是前面提到的與袁會面的那天,即十一月二十八日。由此明白了太後為什麽後來還哭個不停。密奏中讓太後最感到恐怖的,莫過於這幾句:“海軍盡叛,天險已無,何能悉以六鎮諸軍,防衛京津?雖效周室之播遷,已無相容之地。”“東西友邦,有從事調停者,以我只政治改革而已,若等久事爭持,則難免無不幹涉。而民軍亦必因此對於朝廷,感情益惡。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孑遺也。……”

隆裕太後完全給嚇昏了,連忙召集禦前會議,把宗室親貴叫來拿主意。王公們聽到了密奏的內容和袁世凱的危言,首先感到震動的倒不是法蘭西的故事,而是袁世凱急轉直下的變化。本來在民、清兩軍的議和談判中,袁世凱一直反對實行共和,堅決主張君主立憲。他曾在致梁鼎芬的一封信中,表示了自己對清室的耿耿忠心,說“決不辜負孤兒寡婦(指我和太後)”,在他剛到北京不久,發布準許百姓自由剪辮的上諭的那天,在散朝外出路上,世續指著自己腦後的辮子笑著問道:“大哥,您對這個打算怎麽辦?”他還肅然回答:“大哥您放心,我還很愛惜他,總要設法保全它!”因此一些對袁世凱表示不信任的人很為高興,說“袁宮保決不會當曹操!”民清雙方的談判,達成了把國體問題交臨時國會表決的原則協議,國會的成員、時間和地點問題,則因清方的堅持而未決。正爭執中,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選了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第二天,袁世凱忽然撤去唐紹儀代表的資格,改由他自己直接和民軍代表用電報交涉。國體問題還未解決,忽然出現了袁內閣要求清帝退位的問題,自然使皇室大為震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