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一、軍心搖動(第2/3頁)

這封電報可以說是清廷讓國的催命符,是徐樹錚的手筆,由段祺瑞分別通知各將領同意後列名。最初42人,後來增至47人,為當時公開發表電文時之名單。至2月2日,伍廷芳得唐紹儀轉告段祺瑞復電時,又增王懷慶,並附告張懷芝、徐邦傑亦復電同意,遂為50人。

主張共和之清軍50將領名單,據伍廷芳2月2日之電報所載:

“唐紹儀君電詢段軍統聯名贊成共和諸將領姓名,茲得復電開列於左:署理湖廣總督第一軍總統:段祺瑞。古北口提督、毅軍總統:姜桂題。署理兩江總督、長江提督:張勛。察哈爾都督、陸軍統制官:何宗蓮。副都督:段芝貴。河南布政使、幫辦軍務:倪嗣沖。陸軍統制官:王占元、陳光遠、李純、曹錕、吳鼎元、潘渠檻、孟恩遠。總兵:高金敘、謝寶勝、王懷慶。參議官:勒雲鵬、吳光新、曾毓雋、陶雲鶴。參議官:徐樹錚。炮隊協領官:蔣廷幹。陸軍統領官:朱泮藻、王金鏡、鮑貴卿、盧永祥、陳文運、李厚基、何豐林、張樹元、馬繼曾、周符麟、蕭廣傳、聶汝清、張錫元、施從濱、蕭安國。營務處:張士鈺、袁乃寬。巡防統領:王汝賢、洪自成、高文貴、劉金標、趙倜、仇俊圖、周德啟、劉洪順、柴得貴。幫辦天津防務:張懷芝、正定鎮徐邦傑亦同意,復電遲,故未列雲雲。特為轉致。”

伍廷芳電告所列的將領名單計50人。除王懷慶、張懷芝、徐邦傑系增列,又王占元、何宗蓮、張士鈺、姜桂題、倪嗣沖五人復段祺瑞電較遲,除去此五人外,即為最早所列的42人。列名的著名將領中少了一個馮國璋,馮因為攻下漢陽後,清廷封他為二等男爵,同時他又剛出任禁衛軍統領,所以沒有參加這次列名通電。

良弼被刺和段祺瑞等著名將領聯名通電同一天發生,這一來讓清廷萬分震動:一方面顯示革命黨人在北京皇城內外已滿布黨羽,可以為所欲為;一方面握有兵權的北洋軍將領已向清廷敲了喪鐘,奏了哀樂。因此可把清廷親貴王公們嚇得魂飛魄散,朝不保夕,簡直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於是紛紛席卷細軟,攜帶妻妾避難到天津、青島、大連租界,托庇於洋人。還有不能走的則紛紛請袁世凱派兵保護。

1月27日隆裕太後召集禦前會議時,王公親貴到的寥寥可數,只有代表袁世凱的趙秉鈞如時而至。隆裕向著趙哭說:“趙秉鈞呵,你快點去對袁世凱說,一切事都好商量,保全我母子的性命要緊。”

原來袁世凱自從1月16日被刺後就稱病不入朝,派民政部大臣趙秉鈞代表他參加禦前會議。19日,趙在禦前會議時提出一個辦法,要南北政府同時取消,另組臨時政府以及優待清皇室。當時清王公都默默無語,少年親貴則堅決反對,尤其是良弼。這天,趙秉鈞竟然站起身來,大聲地說:“今天開會,明天也開會,議來議去議不出個所以然來,既然禦前會議都不能作決定,內閣也只好辭職了。”他說完便氣沖沖,滿面怒容地往外跑。外務部大臣胡惟德、郵傳部大臣梁士詒也跟著退席,嚇得隆裕臉都變色了。

趙秉鈞是個來歷不明的人,他是袁世凱手下一個怪角,他這時扮演的,是《三國演義》上的華歆,任務是逼宮。他姓趙,趙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姓,他名秉鈞,又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涵義,他的排行是老大,他的生辰則是甲子年正月初一子時,是歲首的第一時,一切都是第一。讀者請想想,天下真有這麽巧,樣樣都第一的嗎?其實,他生於何方?父母姓甚名誰?何時呱呱墜地?他並不知道,也沒有人知道,他知道自己的時候,是在河南臨汝縣的一家富戶做書童。由於他為人伶俐,長於機謀,後來竟給他爬到典史,由典史而同知,由同知而道台,由道台而巡警道,由巡警道而民政部侍郎、尚書,一路扶搖直上,官運亨通,成了袁世凱的密探部主腦,當時的北洋軍人都呼之為趙大哥而不名。他自號智庵,儼然認為自己是袁的大智囊。趙大哥的“逼宮”好戲一直唱了好多天,在良弼遇刺和北洋軍通電後的第二天,趙在禦前會議見到隆裕太後痛哭,趙大哥的眼淚也不禁奪眶而出。下朝後,京畿營務處的要員雷朝彥(震春)陸郎齋(建章)等都迎上去問消息,雷問:“大哥,今天的戲唱得如何?”趙連連搖頭說:“難過,難過,這種戲不是人唱的!”

清廷眼見人心軍心都已大變,而袁世凱又不露面,趙秉鈞則不斷逼宮,因此一再催促袁世凱銷假視事,1月29日袁再托病不肯入朝,其奏文曰:

“臣久患心跳作燒,及左腿疼痛等症,無暇靜養,迄未就痊,因近日謠訛紛起,未敢再請續假,勉為支撐,稍安人心。日前聞軍心漸多動搖,異常焦灼,連夜不寐,心跳益劇,頭眩尤甚,而腿疼遷及腰間,步履尤為不便。奏傳今日召見,仍難驅叩宮門,謹懇格外施恩,賞假二三日,以資調養。所有下情已囑國務大臣胡惟德代奏一切。至軍隊贊成共和,實由於湖北黨人多方煽惑,已由臣叠發電信,剴切解勸,當不至遽與革命軍聯合。近議國體一事,已由皇族王公討論多日,當有決定辦法,請旨定奪。臣職司行政,性遵朝旨。現遵旨與伍廷芳仍商國體公決變通辦法,今日停戰期滿,昨電伍廷芳托詞延宕,亦未顯與決裂,而徐州、穎州均已開戰。臣才力短淺,奉職無狀,悚惶待罪。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