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斯之死(第2/5頁)

這場民變,最初參與的只有陳勝、吳廣率領的八百戍卒,人數少,裝備差,但是,星星之火,迅速釀成燎原之勢。這場民變一下子點燃了整個大秦帝國子民長期積聚的強烈不滿情緒。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天下“雲集響應”。整個大秦帝國境內,特別是山東六國立即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秦大起義。

六國被秦兼並之後,六國王族的後裔一直沒有死心。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後,響應最積極的是兩類人:一是最苦的農民,二是六國王族的後裔。農民最苦,所以反抗性最強;六國王族後裔素有威望,所以他們迅速開展了各自的復國運動。一時間,六國王族後裔紛紛重建自己的國家,楚國、齊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全部復國,整個函谷關以東一片混亂。

陳勝、吳廣還派出一支大軍向大秦帝國的心臟關中進軍。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郡守,郡治洛陽(今河南洛陽),扼守通往關中的咽喉。但是,由於起義軍的勢力非常強大,李由無法阻擋來勢洶洶的起義大軍。趙高借此誣陷李由通“賊”。這就是所謂的李由通“賊”案。

李斯在朝中一向勢力強大,所以,秦二世審查李由通“賊”一事很快被李斯知道了。

李斯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他想求見秦二世,說明真相;但是秦二世在甘泉宮休假,李斯見不著。李斯也不是笨人,幾次三番,進諫不利,他立刻悟出了真相。李由被審,他深感不妙。於是,李斯便寫了一封奏章狀告趙高可能謀反。

李斯這封奏書引用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兩個史例:

一是子罕篡國。宋國有個叫子罕的人,他對宋桓侯說,老百姓最喜歡的是嘉獎賞賜,最討厭的是殺戮刑罰。您是國君,嘉獎賞賜全歸您,殺戮刑罰全歸我。這樣,您在百姓中肯定能落個好口碑,我管殺戮刑罰,肯定口碑很差。但是,一個國家既不能沒有嘉獎,也不能沒有刑罰。這樣,美名歸於君,惡名歸於我。宋桓侯一聽,有道理啊,就照此辦了。只用一年,子罕就殺了宋桓侯,篡奪了君位。因為掌握了殺罰予奪的權力就能夠控制各級官員,控制了各級官員就等於掌握了朝政,所以,子罕殺宋桓侯是水到渠成之事。

二是田氏代齊。齊國有個田常,他父親在世時,百姓貸糧之時大鬥放出,百姓還糧之時小鬥收進,這一大一小,實際上是向齊國百姓讓利,最終贏得了民心。到田常之世,他還繼續采用他父親那套辦法,民心向之,最後贏得民心的田常殺了齊簡公,自己當了齊國國君。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田氏代齊”。

李斯說,趙高現在兼有子罕專任殺戮的權力,又有田常非比尋常的地位,我擔心他會假借陛下的威信,圖謀不軌。

秦二世看了李斯的上書之後說,趙高只是個賤臣,國家安定他不會放縱自己,國家有難他也會忠誠不改。我非常信任他,您為什麽懷疑他呢?我年少喪父,不懂得治國,丞相年齡又大,我靠不了多久。我不靠趙高,又該靠誰?趙高精明勤奮,下知人情,上體我意,您不要猜忌他(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強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李斯反駁,不對!趙高是個賤人,不懂事理,地位、權勢皆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此人卑鄙無恥貪得無厭,我認為他非常危險。

秦二世不但聽不進去李斯的話,而且擔心李斯會利用丞相之權殺死趙高,於是私下裏把李斯的話告訴了趙高。趙高聽後,對秦二世說,丞相最怕的就是我趙高。如果我趙高一死,丞相就真的成為齊國弑君奪位的田常了。

秦二世一聽趙高這話,立即下令逮捕李斯,並讓趙高審理李斯一案。

李斯一封實名舉報信讓他蹲進了秦國大牢。

李斯入之獄之後,悲憤填膺,仰天長嘆,老淚縱橫。他此時的感情非常復雜:

一是冤屈。李斯出於對國難的憂慮才冒死進諫,當然這之中有自保的成分。但是,他沒有想到秦二世竟然是無道昏君,是殺關龍逢的夏桀,殺王子比幹的商紂,殺伍子胥的吳王夫差。而且,秦二世的昏庸超過了夏桀、商紂、夫差!

二是憤怒。秦二世殺兄弟,害忠良,大修阿房宮,橫征暴斂,天怨人怒。國家穩定在於安民,如今無限度擾民,天下百姓已經極度不滿。自己是為大秦帝國江山社稷考慮才冒死進諫,竟然被捕入獄,憤怒之情難以言表。

三是焦慮。李斯認為,天下造反者已經過半,但是秦二世仍不覺悟,仍重用趙高,殺戮忠臣,看來大秦帝國不久必亡。李斯是大秦帝國的創建者之一,大秦帝國的生死存亡又和他自己的身家性命息息相關,他能不焦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