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鞏固帝位(第4/5頁)

秦始皇的一個兒子公子高看到這種情形,知道難免一死,便想亡命他鄉。但是,他擔心自己逃走後,全家人會被滿門抄斬,只好上書胡亥說,先帝在世之時,我備受先帝恩寵。我本該與先帝同死而沒有做到,這是我為人之子的不孝,為人之臣的不忠。不忠不孝的人沒有理由活在這個世上,請允許我隨先帝死去,而且把我埋在驪山腳下。懇求皇上答應我。這叫什麽?這叫主動找死。這個世界上如果真有這種人,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無奈!

而且是萬般無奈!

可憐的公子高是無路可走,才“主動要求”為秦始皇殉葬的。

這封奏書報上以後,無絲毫手足之情的胡亥得意至極興奮至致,即傳趙高,並把此書向他展示,以此來享受兩人狼狽為奸計劃的成功,並說道,這是窘急無奈了吧?於是,胡亥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賜給他十萬錢予以厚葬。這樣,公子高為秦始皇殉葬,而因此保全了家人。可悲!

秦始皇另外的兒子,公子將閭等三人被關押在內宮。秦二世胡亥派使者對將閭說,你們不遵守臣道,判處死罪。將閭說,宮廷的禮儀,我們從來不敢不聽從掌管司儀的官員;朝廷的位次,我們從來不敢有失禮節;奉命對答,我們從來不敢說錯話。怎麽能說不盡臣道呢?希望能知道我們的罪名再死。使者說,我不能參與議罪,只是奉命行事。公子將閭仰天大呼,天啊!天啊!我們沒有罪!兄弟三人流著眼淚拔劍自殺了(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

大規模的殺戮讓整個皇族震驚。若有大臣進諫便被定為誹謗,所以,戰戰兢兢的大臣們為了保住祿位,保住自己的性命,只得屈從討好秦二世。朝中的大屠殺也使全國百姓震驚恐懼,整個大秦帝國籠罩在一片肅殺的白色恐怖之中。群臣震恐,百姓震恐,“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史記·李斯列傳》)。

胡亥就是坐在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頂上開始了他人生短暫的尋歡作樂。

誅手足,除舊臣,讓整個大秦帝國陷於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無情殘忍還自以為聰明的胡亥,渾然不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已極大地危及大秦帝國的存在,他自己靠逆取劫奪的皇位也岌岌可危。而胡亥之所以能夠這樣為所欲為,根本原因在於胡亥是享受至尊萬人之上的一國之君。按照秦始皇創立的皇帝制度,一國之君就可以肆意妄為。所以,大秦帝國面臨韻種種危機與沙丘政變關系極大。就因為這次政變,胡亥才成為皇帝。沙丘政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發生的第一次宮廷政變,這次政變徹底改寫了大秦帝國的歷史,也徹底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這裏,有一個重大的問題:為什麽會發生沙丘政變?沙丘政變和秦始皇有什麽關系?

沙丘政變其實是偶然與必然結合的產物。

沙丘政變存在著太多的必然。秦始皇遲遲不立皇後、不立太子,秦始皇給太子扶蘇的詔書變遺詔,趙高的敏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政治漏洞)與操控得法(利害並用,一打一拉),李斯的變節,扶蘇的愚忠愚孝,這些是發生沙丘政變的五大必然因素。但是,真正導致沙丘政變成為必然的深層原因還是秦始皇創立的皇帝制度。

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皇帝制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強化皇帝制度就使得大臣們不可能也不敢懷疑皇帝的決定。特別是經過焚詩書與坑術士兩大事件之後,皇帝的專制一步步得到強化。所以,皇帝制度本身為野心家,陰謀家假皇帝之權威發動宮廷政變提供了條件。’誰敢懷疑皇帝的“遺詔”?誰敢不遵從皇帝的“遺詔”?有了皇帝的“遺詔”,阿貓阿狗都可以當皇帝!如果有人像趙高,李斯一樣在無人了解內情的情況下篡改遺詔,皇帝的遺願也一樣不可能得到忠實執行,同樣也能擁立他人當上秦國的二世。

所以,正是秦始皇自己確立的皇帝制度導致了沙丘政變。這是秦始皇極力神化、聖化自己時所沒有想到的。

偶然性是歷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一,秦始皇病死沙丘本身就是最大的偶然。假如秦始皇不是病死在沙丘,而是病故於鹹陽,太臣們能夠被趙高蒙蔽嗎?大臣們都了解秦始皇的遺詔,李斯還敢變節嗎?

第二,胡亥參加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是第二大偶然。胡亥為什麽一定要參加第五次巡遊?如果胡亥沒有參與巡遊,即使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敢發動沙丘政變嗎?趙高在得不到胡亥支持的條件下還敢、還能發動沙丘政變嗎?

第三,蒙毅雖然隨同巡遊卻在沙丘政變之時出差在外,未能及時阻止沙丘政變是第三大偶然因素。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貴為上卿。如果蒙毅在沙丘,秦始皇病故之時他也應該是左右秦始皇詔書的關鍵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