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秦始皇之死(第3/5頁)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寥寥兩行文字簡單敘述雲:

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這一年(前210),秦始皇實際上才四十九歲,但是,古人多以虛歲計數,所以,人們常常稱秦始皇五十歲病故。

皇帝病故,對於一個剛剛創立才十二年的龐大帝國來說,無疑是一件天大的事。

秦始皇是怎麽死的?剛剛四十九歲的男人應當是非常健壯的,怎麽會突然死亡?秦始皇的身體應當不錯,當年荊軻刺殺之時,他在大殿上一路狂奔,簡直就像是一位訓練有素的短跑運動員。怎麽會突然死亡了呢?

《史記》的記載非常簡單。秦始皇在平原津突發重病,重病已讓秦始皇身邊的大臣們感到秦始皇可能有死亡之虞,但是,秦始皇最討厭大臣們說到他的死(惡言死)。所以,大臣們誰也不敢向秦始皇提到“死”這個字(群臣莫敢言死事)。這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朝臣上下不會因為死神的臨近而對秦始皇身後之事提前做好準備。到了病危之時(上病益甚),秦始皇才感覺不妙,趕快寫詔書讓扶蘇入京主持喪事,但詔書還是沒有迅速發出。

由於記錄秦始皇死亡的唯一文獻《史記》中沒有對他的病況加以記載,因此,我們今天完全不知道秦始皇得了什麽病,他到底怎麽死的仍然是個謎。

千古一帝秦始皇,兼並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高度集權的大秦帝國,但最終也與平民一樣沒能逃脫死神的魔掌。人終有一死,但秦始皇死得蹊蹺、古怪,令人匪夷所思。首先,秦始皇的死因在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

其次,秦始皇死的這個地方充滿神秘色彩,相傳沙丘宮原本是殷紂王豢養禽獸之處,這個地方四面荒涼,宮室空曠深邃,發生不測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從古至今,就秦始皇的死因,人們眾說紛紜。

秦始皇的死因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是病死說:1.自幼有病;2.因累致病;3.高溫致病;4.遺傳致病。

二是謀殺說。

先談病死說。這在文獻中有確切的記載。有學者認為秦始皇的長相就顯示出他自幼有病,他最終也因病而死。

秦始皇的長相只有尉繚見秦始皇時有一段描述,這段描述貶意甚明: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蜂準”,有人說是高鼻梁,有人說是馬鞍形鼻梁。“長目”,大眼睛。“摯鳥膺”,有人說雞胸,有人說老鷹般的胸。“豺聲”,豺狼一樣的聲音,也有人說是支氣管炎形成的聲音。這是歷史文獻中唯一有關秦始皇長相的記載,這鼻子、眼睛都無妨健康,但是,如果是支氣管炎,確是不健康的證明。

我認為,秦始皇並不是一個先天有病的人。第一,當年荊軻刺秦王時,秦王在慌亂之中繞柱而逃,有如百米競賽,假如他有先天性支氣管炎,絕對跑不快,即使快跑也是沒兩步就氣喘籲籲。第二,秦始皇武功高強。荊軻刺殺秦始皇之時,秦始皇砍傷了荊軻一條腿,才得以最終殺死荊軻。按常理,太子丹絕對不會找一個不通武功的人來行刺秦始皇,而是使用全國最頂尖的高手。所以,荊軻的武功肯定不一般。一個武功如此高強之人都不是秦始皇的對手,可見其避險敏捷、身手矯健。

所以,自幼有病說不大可信。

但是,史載秦始皇至平原津病,至沙丘病重而亡。所以,病死說是最有說服力的一說,因為它有文獻可征。

是因累致病而死的嗎?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秦始皇是個過勞皇帝。秦始皇的過勞緣於三點:一是批閱公文,二是巡行天下,三是後宮太多。

秦始皇時代,公文都寫在木簡或竹簡之上,秦始皇每天批閱的公文要滿一百二十斤才達標。當然,這是秦始皇自己為自己制定的標準。別人誰敢為秦始皇制定量化的工作量?秦制一斤是二百五十克,那麽,一百二十斤合今六十斤,工作量很大。秦始皇非常勤政,看不完不休息。當然,秦始皇勤政是為了獨攬大權,所以,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防止大權旁落。明代的皇帝受不了這個苦,幹脆不上朝,最有名的是嘉靖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秦始皇日理萬機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又無前例可援,只好自己全擔著。這麽勞累,豈不折壽?

秦始皇是個巡遊皇帝。他當政十二年,曾五次大巡遊。巡遊辛苦與否,取決於四點:一是路況,二是車況,三是時間,四是季節。雖然已有當時最先進的路——馳道,但是,秦代的馳道與今天的高速公路完全不能相比。在馳道上行走,巔沛之苦可想而知。交通工具也是一大問題,那個時代,即使是專供皇帝乘坐的最豪華的車也不能與今天的奔馳、寶馬相比,更不能和安全穩定的專列、動車組相媲美,坐這種車出巡,顛簸不斷,肯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