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死茫茫(第4/5頁)

第二,秦始皇親自率人捕殺大魚。

接見徐福的當晚,秦始皇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和海神開戰,那些海神就像人一樣。秦始皇醒了之後,特意找了個會解夢的人詢問,一位博士告訴他,海神不能見到,但是海神往往驅使大魚、蛟龍做先導。如今皇上對神的祭祀非常周到,這樣的惡神,必須立即除掉。只要除掉了惡神,善神就可以露面了。

於是,秦始皇下令準備捕殺大魚的用具,他自己還親自操作連弩,準備射殺大魚。秦始皇一路北上,也沒有見到大魚。到了之罘,看見一條大魚,秦始皇親自射殺了這條大魚。

第三,秦始皇公開責難徐福。

秦始皇在“坑術士”事件中對徐福之事講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秦始皇在決定處死諸生之時,表達了對徐福的不滿。但是,在秦始皇處死的諸生之中並沒有徐福。

徐福的下場如何,《史記·秦始皇本紀》沒有記載。但是,《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的記載和《秦始皇本紀》不同,該傳說,徐福沒有找到仙藥,回來向秦始皇報告,自己見到海神了。海神問他,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者嗎?

他回答,是的。海神問徐福,你有什麽要求?徐福說,我想求延年益壽的仙藥。海神說,你們秦王的禮物菲薄,仙藥只能看不能拿走。我隨同海神到了蓬萊山,看到用靈芝修成的宮殿,光艷照天。徐福問海神,我需要帶什麽禮物獻給您?海神說,獻上良家的男童和女童以及懂得各種技藝的百工,就可以得到仙藥了。秦始皇非常高興,立即派遣三千童男童女和各種工匠,還準備了五谷的種子,再派徐福人海。途中,徐福找到一片遼闊肥沃的土地,便帶領眾人留在那裏,自立為王,不再回朝(秦皇帝大說,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谷種,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史記·秦始皇本紀》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的記載不同,但是,兩篇傳記有一點相同之處,就是秦始皇至死都不忘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

徐福二次出海,一去不歸。有關徐福二次出海到了哪裏,成為中外交通史上的一大疑團。其中,有三大問題最為關鍵:一是徐福為何二次出海?二是徐福從哪裏出海?三是徐福到了哪裏?

關於徐福為何出海,有尋求仙藥說,也有躲避秦難說。其中,避難說是一新說。該說認為,徐福是有識之士,他是躲避海外消極反暴政的代表。他對秦始皇的暴政不滿,對現實也有深刻的認識。他表面上熱衷於求仙,實際上是在尋找一個躲避秦始皇暴政的世外桃源。徐福知道自己不可能找到不死之藥,也不可能長期靠欺騙秦始皇來生存,一旦被秦始皇發現,肯定是死路一條。於是,他利用秦始皇渴望求仙的心理,精心策劃了這次大規模的海外移民。徐福的精心準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員,二是物資。徐福精心挑選的是三千童男童女,是未來繁衍人口所必需的,而且也符合尋找仙藥的要求,不至於引起秦始皇的懷疑。徐福更是精心策劃物資準備,他要的是船隊、百工、谷種,這樣既能渡海,又能落地生存。

唐人汪遵有一首《東海》詩:

漾舟雪浪映花顏,徐福攜將竟不還。

同作危時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該詩前兩句寫徐福人海求仙,一去不返。後兩句借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時人避難至桃花源,暗指徐福也是避秦難之人。其中“武陵”被後人認為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湖南武陵。全詩表達的即是徐福因避秦難而人海的主題。

徐福是從哪裏出海的呢?

如今,北到秦皇島,南至連雲港、瑯琊、贛榆等地,都有關於徐福出海的傳說。對此,歷史學家作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釋,即從公元前219年開始,徐福就率船隊出海,因為始終找不到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徐福就嘗試在不同地方下海,這也是沿海許多地方都有徐福傳說的原因。

徐福最終到了哪裏是最為引人注目的話題。其中,徐福到達日本說成為一大熱點。此說認為日本人都是徐福的後裔。日本人有兩種,一種是土生土長的原居民,一種是徐福帶過去的人。據記載,日本現在一些地方還有徐福廟,所以有些人就認為徐福後來抵達了日本。

關於徐福的研究很多,有關徐福的話題不是我們講解秦始皇的重點,在這裏點到為止。

秦始皇知道自己要死亡嗎?應當知道。

秦始皇從來不是一個愚蠢的人,但是徐福卻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騙得了這位精明過人的千古一帝,而且讓他一次又一次心甘情願地受騙。可以說,在這場騙局中,徐福是最大的贏家,他不但成為一代航海家,他的東渡也成為中國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而秦始皇卻望眼欲穿地等待徐福,一直到去世。那麽秦始皇難道不知道人生必死嗎?他是怎麽看待死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