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2/2頁)

哨騎早已帶來明軍的動向,從七月開始,通遠堡、鳳凰城、草河堡等地便陸續出現了大批明軍,往來運送糧草的船只充斥河道,明軍小股人馬順著官道往前推進,與後金軍哨騎在草河口至連山關一線反復交鋒。

給杜度最大的感覺,就是東江鎮的戰力有明顯提升,這些遼兵以前只有血勇,現在卻有了一定的戰技,裝備也遠遠好過從前,後金兵對付他們不再那麽輕松。

沈陽不斷有塘馬帶來皇太極的命令,並告訴杜度整個遼東的明軍都在增加,杜度一邊加快布置,一邊加強了對通遠堡方向的偵查。昨日巴牙喇哨兵在草河口至分水嶺之間發現了大批明軍,屬於廣鹿島毛承祿所部,並有少量登州兵支援,前鋒人數約六百人。

杜度得到消息之後,知道明軍的攻勢終於到來了。上次春季攻勢中,杜度跟隨嶽托駐守連山關,領教了河谷地形中登州火器陣的優勢,這次鎮占據了鳳凰城和通遠堡,取得了重要的戰役集結點和前沿支撐點,不再是輕兵襲遠,這次必定會比上次攻擊更加猛烈。

杜度轉頭對身後的甲喇章京道:“帶三百甲兵和一百白甲兵出戰,打退明狗的前鋒。”

那甲喇章京應聲而去,腳下的城門打開,甲兵列隊而出,越過關城前的壕溝陣地,沿著官道往南迎擊。

號角聲聲響起,杜度長長嘆口氣,他對於即將到來的戰事沒有信心,但也沒有退路,前方一陣鼓響,杜度輕聲道:“開始了……”

……

崇禎八年八月,隨著登州鎮大軍的陸續調往蓋州前線,遼東戰雲密布。後金兵也察覺到了前線兵力的變化,雙方不斷進行偵查與反偵查。八月十日,北線的東江鎮率先開始攻擊,登州鎮的秋季攻勢正式展開。

北線處於茫茫大山之中,戰事圍繞赫圖阿拉進行。赫圖阿拉是建州部的老巢,建奴攻占遼中之後,這裏的人口便比較稀少,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東江鎮從建鎮開始,便不斷在這個方向攻擊建奴,上次春季攻勢攻打未下,這次投入了更多兵力。獐子島在八月初發生了兵變,尚可義控制了局勢,協助尚可義的有尚可喜所部伍佰余戰兵,駐紮鳳凰城的即墨千總部也派出伍佰戰兵在獐子島對面的海岸待命。

有了這兩股外力的支援,尚可義快速控制了獐子島,將黃龍及其近百人的心腹和家丁軟禁後送往旅順,然後宣布接管獐子島軍隊。

獐子島的人馬主力還是遼民,因為那黃龍與登州關系不佳,獐子島的生活條件比起其他各島都差,加上黃龍貪腐的作風絲毫不改,所以普通島兵對他並無留戀。

兵變時有大部分島兵已經上岸,準備發動秋季攻勢,所以尚可義受到的阻力很少,他控制黃龍後便立即登岸,前往寬甸附近的集結地接手軍隊。

一個登州船隊隨即送來一批糧餉和武備,尚可義原本在島上就有些威信,現在背後有雄踞遼南的登州鎮,糧餉和武備一分之後,普通島兵歡呼雀躍,基層軍官紛紛投靠了尚可義,跟尚可義所部一樣,這次登州鎮還派出了一隊教官,指導獐子島兵馬作戰。

距離獐子島不遠的皮島很快得到了消息,沈世魁也是剛回去不久,他當然不會相信是意外兵變,必定是尚可義在南城隍島的時候接受了陳新的指令,由尚可喜和即墨千總部提供支援,尚可義發動兵變,速度可謂非常之快。

沈世魁被嚇得不輕,原來黃龍是東江鎮裏面的落後分子,現在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與登州關系最疏遠的一路,趕緊又派人去了一趟寬甸,擺出更積極的姿態,表示願意把駐守在鎮江堡的人馬投入北線攻擊,助尚可義一臂之力。

連山關和赫圖阿拉拉開戰役了序幕,但岫巖和蓋州方向的登州鎮依然安靜,遼東山雨欲來,蓋州、海州的後金軍嚴陣以待,同時後金也開始了最後的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