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各方(第2/3頁)

屋中一時沉寂下來,此時門口一個小宦官過來,王承恩過去取了一個封口的信封,看上面用火漆封著,蓋著禦賜東緝事廠密封的印章。

王承恩托著信封回來,當著崇禎的面拆開信口,直接送到崇禎的面前。

崇禎接過看完之後臉色難看,好半響才擡眼對王承恩道:“林縣的登州兵,沒有兵部紮付,擅自起行往臨清去了,真定總兵竟無一字上報,還是東廠在臨清的人查到。”

王承恩低聲道:“或許這些兵馬是回登州了,陳新是不是……是不是只想當個遼東王。”

崇禎搖搖頭,林縣那裏有一支登州的騎兵,在兵部連營號都沒有,兵部自然不可能給紮付調動,現在去臨清應該回登州,然後要去遼東打仗,卻不見得是陳新不要林縣那個地方。

“林縣……”崇禎眼神變幻,好半響後低聲道:“陳新到底是啥意思,也很好試出來。”

王承恩微微降下身子,等待皇帝的下文。

崇禎卻沒有繼續說林縣的事情,他長長嘆口氣對王承恩道:“你繼續把那檄文念完吧。”

……

“……今檄傳天下,關山處處,草莽俱敵寇之野塋;鼓動九邊,江海濤濤,尺浪亦中國之長城。東起滄海,西至榆關,凡爾軍民將吏、士農商賈,見此檄如聞吾之軍令,殺韃官、燒韃倉、刺韃情、絕韃交。王師艨艟巨艘不日東指,汝作怒潮,軍民一心,席卷東奴。吾之十萬虎賁為汝前鋒後盾,汝其無畏,一乃心力。

爾其儆聽吾命,其克有勛。倘有一意孤行,陰持逆命者,吾必加以顯戮,用彰大漢同仇之義,爾其慎之勿犯……”錦州遼東前鋒總兵府,一名參隨抑揚頓挫的讀著軍報。

“停下,停下。”祖大壽打著手勢。

那參隨隨即住口,祖大壽笑道:“陳新好大的口氣,真是把自己當朝廷一般,發個檄文就要榆關軍民商賈幫他殺韃子。”

身邊的祖大樂湊過來道:“大帥,陳新此時扔個檄文出來,到底有啥用處?”

祖大壽哼哼兩聲道:“他要把收復遼東的功勞歸到他自己名下,現在先發個檄文造勢,通篇沒有一字提到朝廷和皇上,都是他登州鎮要如何如何,這些伎倆騙不過本官。不過對那百姓確實管用的,聽說這軍報一路發到江南各地,有登州商船的地方就有這東西,還是不要銀子的,你看看這背面……”

祖大壽翻過報紙,“連神怪的也有,還有不少荒野淫樂之類,各處說評書的人最喜歡這東西,流傳甚廣啊。”

滿面虬髯的祖大樂呆呆問道:“那又有啥用?”

祖大壽瞥了他一眼,搖搖頭道:“這就是咱們不如那陳新的地方,老子也是最近才想明白,這玩意比文人的口管用。收復遼東是多大的功績,他登州鎮自己全得了,這名聲出去之後,日後陳新真要幹謀逆的事情,似乎會容易得多。另外一點,建奴都不是他登州鎮的對手,日後天下間那支兵馬敢和登州對著幹。”

站著的那名參隨恭敬的道:“祖帥高見,此乃上兵伐謀,陳新這人是個造勢的高手,看他每次打仗,都要在戰場外撈不少的好處。此次要收復遼東,自然也不會靜悄悄的,一旦人人都認為登州鎮天下無敵,那日後傳檄而定並非不可能。”

祖大樂呼的站起來,“大帥,那咱們咋辦?”

祖大壽緩緩道:“吳襄還在登州談著,本官的想法原本是等等看,如今這陳新似乎真要和建奴見真章,老子又覺著不能幹看著,到時兩頭不落好。”

“那……”

“你挑些兵馬,過幾日去三岔河走一趟,幫那陳新敲敲邊鼓,即便不勝也不能敗了,這樣以後吳襄在登州也好談一些。”

“好!”祖大樂立即就往大門走去。

祖大壽招呼道:“不急於今日,咱們把陳新這勞什子東西聽完。”

……

“……東虜貧民士庶,牛錄章京以下,有畏威懷德者,棄兵可以免死,提牛錄以上奴官首級來降者,保其身家財物,另賜田地官職,倘不知天命,一意跳梁,吾十萬鋒鏑正專為汝輩而設,引頸一試可也。

神州光武,奄有百代,英雄踵繼,是成汗青。今日之英雄者,登州鎮萬千將士是也……”

“可笑!”皇太極怒喝一聲,一把將那張軍報扔向大殿。

豪格和薩哈廉站在下首,兩人低頭肅立。輕飄飄的軍報發出輕微的嘩嘩聲,在空中轉了兩個圈,緩緩跌落在地上。

自從六月底以來,後金軍已經陸續收到一些模糊的消息,說登州鎮正在調動大軍,遼海之上舟船雲集,可能會有一次大的進攻,或者就是登州鎮要在遼南持續攻擊。

豪格低聲道:“汗阿瑪,那陳新癡人囈語,阿瑪不必與此人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