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九年(第2/2頁)

陳新搖頭道:“我們只是不知如何通往最理想的狀態而已,大方向卻是很清晰的,民富國強社會公正而已。我們兩人也許一時想不明白,但能幫著它盡量不走錯。到底什麽是最好的一條路,恐怕沒有人知道。路要一步步的走,任何以為一個制度解決所有問題的想法都是有危害的。”

劉民有並不退讓,“同樣的,我認為因為某個問題否定一個制度也是有危害的,我堅持還需要繼續試點,即便用大陸法系,也需要案例來完成基礎。”

陳新站起來笑著道,“說的不錯,咱兩雖有爭執,但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妥協,也虧得有你敢不斷提醒我,這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益的。你可以繼續試點,但不宜擴大範圍,因為今年我還有更艱巨的任務,不能因為任何事情影響這個主要方面。我也該去平度州了,今年要走最重要的一步,這才是以後任何理想狀態的基礎。”

……

三日後,平度州集訓基地,寬大的校場上正在演練營級進攻隊形,兩個方陣千總部的四個連各自排成兩排前進,兩翼側後是鴛鴦陣司,全陣旌旗飛舞。

陳新在將台上仔細用遠鏡觀察,李東華和劉破軍站在他身邊陪同。

李東華並未用遠鏡,他捧著一個冊子對陳新道:“大人,這裏是戰兵第六營,已經擴編完成,由動員司移交我司,全營齊裝滿員,正在進行戰兵第一大綱訓練。”

陳新淡淡道:“說說軍官組成。”

“因為武學軍官生優先補充遼南兩個新建營,所以第六營的軍官多為第二、第三營提拔而來,士官亦同樣如此。主官方面,營官是以前近衛第一營千總,副營官也擔任過戰兵千總。”

陳新點點頭,這一批新建的營頭有四個,其中一個營頭在武昌,兩個在金州,還有便是這個第六營。最早還計劃有一個第十營,駐地在林縣,後來開會時候被否決了,有時候陳新也不是一個人能說了算。

陳新等了一會開口道:“取消武昌的第九營,在登萊就地組建。”

李東華遲疑了一下道:“大人,祝代春已經多次來文,說流寇重入河南,隨時可能大批進入湖廣,武昌外圍急需兵力,否則無法向襄陽方向穩固推進,此時突然取消第九營,他那裏恐怕計劃會打亂。”

“我的計劃也打亂了。”陳新轉頭看看李東華,“河南和湖廣很緊急,但本官沒有那麽多實力同時打擊建奴和流寇,遼東建奴勢弱,被我們拖在遼東,雖不緊急卻更重要,在重要和緊急之間,我打算選擇重要的一方。乘著朝廷兵馬現在還能應付流寇,我們今年就要徹底打敗建奴,結束我們多面對敵的狀態,然後才輪到咱們去收拾流寇,到時候祝代春要幾個營就給他幾個營。”

李東華呆了片刻後,馬上立正道:“大人放心,屬下在平度立即安排。”

陳新又轉向劉破軍,“秋季攻勢我需要十分詳盡的計劃,你必須提起最大的精神,我們登州鎮從未有如此大範圍和規模的調動,除了新建的第九營外,其他所有登萊和遼南常備軍都要向遼南集結,還有部分的預備兵需要動員,林縣的龍騎兵千總部也要調回,防務交給當地預備兵。各部調動的路線、駐地、糧草補給、兵站、隱蔽戰略意圖、戰術欺騙、敵情、戰場選擇等等,我都要在軍令司的計劃中看到,雖然此時還在夏季,但實際上你的時間並不多,我沒有那麽多船一次運兵。”

“屬下明白。”劉破軍激動的道,他和李東華都是遼東人,從登州鎮登陸遼南一刻開始,他們就在等著徹底光復遼南的時候,現在陳新終於說出了他們期待已久的時間。

如果秋季要發動攻勢,登州鎮便需要提早調動,尤其是物資和軍糧方面,而這種大規模的調動還需要瞞住朝廷和建奴的耳目,因為登州鎮的主力都會調往遼南,連預備兵也會抽調部分,消息一旦泄露過早,難免朝廷乘機弄出些事情來。

所以劉破軍需要做的計劃涉及非常廣的範圍,不僅僅有遼東的部署,還包括登萊本身的防禦,以及林縣和武昌的牽制。

操場上一聲軍號,鴛鴦陣司從兩翼出擊,越過方陣開始快速突擊。

陳新出神的看著突進的飛虎旗低聲道,“九年光陰,皇太極,我沒工夫跟你慢慢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