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心外無物(第2/3頁)

……

禮堂中的嘈雜之聲遠遠傳來,校園中小樹林中疏影橫斜,陽光斑駁的灑落在林間空地,陣陣蟬鳴飄蕩,卻顯出林間的幽靜。

林中擺了些石桌和石凳,一些學生在林中坐著看書,林中的池塘邊有幾個航海系一年級的學生在擺弄模型。

樹林中間的涼亭裏,陳廷棟剛剛從棋盒中拿起一枚黑色的棋子,緩緩放在石桌的棋盤上。他看看對面坐著的叫花子,吞了一口口水道:“姬教習,那日某一時按耐不住,這下手重了些,還請姬教習見諒。”

他對面坐的,就是陳新口中的怪物之一姬子悅,這位老兄在文登大學堂教授心學泰州學派的理論,還研究過佛學,與陳廷棟一見面就掐架,互相說服不了,陳廷棟那日忍耐不住,將姬子悅痛扁了一頓,今日是專程來道歉的。

姬子悅依然是登州時的那副叫花子打扮,他執白棋在手,眼睛也沒有看陳廷棟,慢慢放到棋盤後才道:“泰州學派何心隱被斬於武昌,李贄自絕於京師,陳教習未把在下斬首示眾於文登,已是給了同僚的情面。”

陳廷棟忍住氣道:“某已經說過了,那日是一時氣急打了姬兄,今日專程來跟姬兄道歉,還請姬兄不要語帶諷刺。”

姬子悅難得的擡眼看看陳廷棟,指指自己道:“陳兄何苦如此說,心中早無此事,打與不打,在於我心,不在陳兄是否來道歉。”

陳廷棟怒道:“那姬兄的意思,在下此時再揍你一頓,你亦可心中無揍不成。某不是要打你,只是以此為問。”

姬子悅看著棋盤悠悠道:“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有不有揍,亦不需陳兄來揍在下一頓,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

又是一貫的雞同鴨講,陳廷棟無處下手,臉漲得通紅,他閉閉眼睛對自己低聲道,“只要文鬥不要武鬥。”忍住氣又下了一枚黑子。

陳廷棟忍住氣道:“既然心即理,那為何陽明先生當年格竹之時,啥理都沒弄明白。”

姬子曰看著棋盤,不慌不忙道:“無論何家何派,皆可一覽,所謂聖人,或有一二至理之言,然理在吾心,不可以某人所言便一概而為至理。陽明格竹是在其少年之時,其後又如何。再說陳教習,你上來便說陽明先生如何,無論陽明先生是否真的沒有格明白竹子,便真是有所錯漏,亦是陽明先生之心罷了,與我心無關,陳教習落了小家子氣了。”

“那姬兄所說,任何人都不是你之聖賢,對錯全在你心,眼下建奴竊據遼東,姬兄心中無遼東,那建奴便不在了不成?”

姬子悅還是那副不慌不忙的樣子,“天下萬事道道有別,朝中諸公精研儒家理學,那為何建奴又可竊據遼東?”

陳廷棟一時語塞,他轉手把問題丟給姬子悅,“那姬兄賜教,心學又如何說。”

“天地之生物,勢不得不然也。強食弱,大賊小,智殘愚,物之勢不得不然也(注:王廷相的明代進化論)。建奴兵強,則以殘暴據遼東,我登州強兵務、昌屯田,兵強民富則復奪遼南,終有光復遼東之時。”

陳廷棟搖頭道:“此乃王廷相所說弱肉強食之言,用之於禽獸可也,然人乃天地之靈,豈可並論。”

“既然陳教習知道是王廷相所說,當然也該知道,後面還有一段:人靈於物,其智力機巧足以盡萬物而制之,或驅逐而遠避,或拘系而役使,或戕殺而肉食,天之意豈如是哉?物勢之自然耳。故強淩弱,眾暴寡,智戕愚,通萬物而皆然,雖天亦無如之何矣。劉大人曾在軍報擬文論之,匯為兩句,便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八字。”

陳廷棟對劉民有引入泰州學派一向頗有微詞,此時聽了怒道:“休再提那劉民有。”

“不是陳教習說不提就不提,這八字在武學和職業校都是名言。武學中便有人說,不宜今者,京師素位餐屍之流;宜於今者,登萊陳帥治下,百業興旺富民強兵,孰為強者。陳教習牛高馬大,可以痛毆在下,想來可以去武學一展所長,將那些武學學子痛打一頓。”

“武學之中皆是些武夫,某沒有心思去教化他們。”

姬子悅得意的道:“陳教習是打不過才對,武學一眾赳赳武夫,陳教習也害怕去武學被人痛打一番,更怕在門口就被衛兵逮拿,所以只敢在文登大學堂欺負在下一介手無縛雞之力之文弱書生,正應了王廷相弱肉強食之理。”

陳廷棟憋紅了臉不去理會姬子悅。姬子悅卻並不放過他,他仍是慢悠悠的:“陳教習不說話,就是認可在下言論。姬某便試問陳教習,以身作則,正己安人,學行並舉,此乃為人教習者所遵之道,陳教習不以德服人,動輒對同僚學子飽以老拳,你揍的不是在下,是你的本心。當日我兩人所辯之格物致知,千年來無有定論,何以陳教習便認為你心所思便為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