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宣大

正月二十一,宣府山河冰封,一隊騎馬的商隊打著鈴鐺緩緩接近張家口堡,其中一輛馬車的布簾拉開,露出張東陰沉的臉。

這是他第二次來張家口,這次還有外務司的人隨行,他們會在此處與一個叫唐宏昌的大商家聯系,據這裏情報站的打聽,這家與土默特相熟,但並不與建奴直接交易,相對可信一些。而且此人在山西遍布商鋪,與四海商社交易頻繁,曾經幫助登萊招募山陜邊軍夜不收,與商社的關系很好,是理想的中間人。

這次他們依然是先到京師,在張大會那裏看過匯總的近期情報後,才走居庸關往山西,過懷來後沿途都還有建奴上次入寇的痕跡,雖然後金兵上次只是匆匆而過,但哨馬到達的地方深遠,很多村莊被他們燒毀,廢墟依然留存。

山西是明代的邊防重地,九邊軍鎮之中有三個在山西,分別是山西、宣府、大同,擔負著對蒙古作戰的重要方向,掩護京師的側翼,時人稱京師為腹心,而宣大為項背,可見其重要,明代也在這裏發生過多次重大戰事。

自明初起,朱元璋塞王守邊,邊防連綿相望,占據長城以北的東勝、興和、開平、玉林、大寧等軍鎮,初期的衛所極有戰力,形成穩固的防禦縱深,對殘元形成強大的軍事壓力,宣大地區處於安全的二線。

朱棣靖難奪位之後,將首都搬遷到了北方,通過犁庭掃穴等作戰給與蒙古重大打擊。雖然朱棣保持著進攻的態勢,但在防禦上放棄了朵顏、泰寧、福余三個衛,將地方送給了兀良哈蒙古,後來又放棄東勝、興和等,朱元璋時期占領的長城以北地區幾乎都被放棄,使得邊關失去了這幾個緩沖區的掩護。

洪熙和宣德時期奉行消極防禦政策,邊防進一步收縮,開平衛也被放棄,以前大寧、宣大、遼東鼎足互援的態勢被徹底打破,整個宣府和大同成為了前線,而致後來土木堡之變的發生,土木堡之變有許多的偶然因素,但根本原因在於北方防線的失衡。

但作為北方邊防要地,明代對宣大的經營依然十分重視,其依托內外兩道長城所形成的體系較為完備,整個防禦體系由鎮城、衛城、軍堡、火路墩、水馬驛站、急遞鋪所組成,各類軍隊部署其中,以點成線,以線成網,形成了嚴密的軍事布局。

當然到了明末,這些軍隊如同其他地方一樣腐朽,上次建奴那軟弱的入寇中,沒有一支宣大軍發起有規模的戰鬥,失去了優良的軍隊,再好的設計和體系也是枉然,這些堡壘中的軍隊不敢出擊野戰,堡壘就只能防守堡壘本身,也就失去了堡壘的真正意義。

張東一邊看著路旁景象,一邊回想情報局對宣大的匯總分析,其中認為建奴必定會再次入寇宣大,從建奴一貫的作風來看,打仗就是要搶東西,遼西的錦州穩固,其中存糧多達兩年,以建奴現在的情況,拼了老命也耗不過,薊鎮在四年前遭他們洗劫,如今人口和財富都沒有恢復,建奴不會不知道。宣大路途比薊鎮不遠多少,上次入口沒有深入,搶掠的話還是很有前景,而且土默特臣服於後金,能提供大軍行動的後勤和情報支援。

這份報告也給了商社,周來福最後決定只在宣府和大同鎮城設點,地方上的網絡沒有鋪開,張家口這裏形勢復雜,商社暫時只有一個辦事點,接受各家訂貨,再由宣府運送貨物過去,並不在張家口直接存貨。

但是這份報告是去年出的,當時旅順之戰還沒有開始,張東在心中猜測,後金去年在旅順北痛打一番,如今登州鎮雄踞遼南,皇太極只在復州保留少量前哨,只要開春之後,登州就會開展新一輪的攻勢,後金無法在復州立足,到時整個蓋州以南都是戰區,只要東江鎮在東面進行牽制,後金將不得不繼續放棄岫巖等地方,所以他認為後金沒有機會再來宣大。

但山西的防禦比他想象的還要差,這裏的軍戶民戶比之山東還要窮,大多數骨瘦如柴,很多人甚至在冬天都穿著單衣,小孩就光著屁股在雪中戲耍,看人的眼光近乎麻木,便如同一件沒有生命的人形物件。

此時到了離張家口堡城幾裏之外,路邊便有零星的商鋪,店夥看有車馬隊過來,便在路邊叫喊,問他們是收北貨還是收購南貨。

有兩個夥計模樣的,還湊到馬車簾子旁邊,對著張東大聲問道:“客人有廣鐵的話,本店高價收貨,肯定比別家高一成……”

張東冷冷掃視他們一眼,兩個夥計一個寒戰趕緊躲開,跟著又湊到了後面的馬車邊,去纏外務司那個蔣主事。

幾個鏢局的打行上去,把兩個夥計趕走,兩個打行策馬走到張東馬車兩邊,防止有人再上來糾纏,一行人緩緩走到南門,那裏有一個四海商社的小店鋪,只買些零售的南貨和卷煙,裏面的掌櫃一看張東,就趕緊放下手頭的事情,過來與張東嘀咕了一陣,然後領著張東等人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