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家(第2/3頁)

“你一個人收麥子怎麽行。”

“俺家請了流民來,一分銀子一畝,屯堡幫著收五畝。”二蛋擡著頭,眨巴著眼睛對關大弟說著。

關大弟摸摸他腦袋,“你改去屯堡學校讀書,有人教識字多好,你看俺小弟,讀書厲害比種地的銀子多好多。”

二蛋抓著腦袋,“俺識字算數都不成,那老師罵俺,現在爹也死了,地裏沒人幹活,俺娘就說不讓俺去識字了,就老老實實種地。”

“還是得讀書啊,能識字多好,當兵都多拿兵餉,你關大哥就是識字不行,不然早當軍官了。”

“真的?”二蛋摸摸關大弟的勛章,“帶著虎頭的,教官說是高級勛章才有,俺以後也要戴這麽一個。俺爹死了,他得了勛章沒有?”

“勛章肯定有的,你爹是好樣的,殺了好多韃子,俺親眼看到的。兵務司的長官說是陣亡將士都是英雄,勛章都要發到家裏的。”關大弟摸出三兩銀子,塞到二蛋手上,“回去給你娘去,請流民給你家收麥子,你去讀書去。”

“哦,謝謝關大哥。”二蛋接了銀子就要回屋,關大弟忙叫住他,把剩下的二兩也給了二蛋,“讓你哥也去讀書。”

二蛋高高興興接了,跑回了屋子。關大弟擡起頭,面前的巷子裏面有不少家在半喪事,門前掛著招魂幡,那些運回的骨灰都安葬在駕山的一個陵墓裏面,英烈祠也建在那處的山腳,關大弟打算再去那裏看看,想著道門口的車馬行去租個驢車,一摸懷中居然沒有銀子了,而且這裏沒有兵務司,他沒有餉票,想取也取不出來。

“早知道該多領點銀子。”

……

“銀子當然要,人也要。”

“你們正藍旗來幾百個人,也想跟咱鑲黃旗分一樣多?”

“這是大汗說的,人口八旗平分,難道你敢不守大汗的嚴令。”

大同城外二十裏,張忠旗跟在自家牛錄額真的背後,聽著幾個主子無聊的吵鬧,官道上無數百姓互相扶持著艱難前行,周圍是騎馬的後金兵,不時用馬鞭和木杆抽打那些大明百姓。

張忠旗面無表情的看著那些人,他現在是正式開戶的正藍旗旗丁,家中已有兩個包衣,不過去年打大淩河的時候餓死了一個,這次正藍旗只抽調了部分甲兵協防復州,另有幾百人跟著一個梅勒額真去打察哈爾,張忠旗沒有啥戰鬥力,牛錄額真一直記著他的救命之恩,便帶在身邊一起去了蒙古。這次抓了不少蒙古人和漢人,他希望能再分到一個,他自己還是更喜歡漢人包衣,那些蒙古人只會放牧,根本不會種地。

他們破開邊墻後,就在大同和陽和附近搶掠,此時已近尾聲,後金兵抓了數萬的漢民百姓,財物所得也不少,算是補貼了一下回遼東的路費,林丹汗確實窮了點,遠不如打明國劃算。

連張忠旗都分到了一匹騾子,他在騾子背上放了鍛匹和棉布,自己背上背著個小包,裏面有不少的銀子,他原來就是遼東漢人,見過好多百姓躲兵災,他們喜歡把財物藏在什麽地方,張忠旗是猜得八九不離十的,牛錄額真也就願意帶著他一起。

張忠旗已經有旗丁的覺悟,他有些看不起這些百姓,也看不起那些所謂的大官,那位沈巡撫居然真的同意給糧草和銀子,還跑去和大汗一起祭天盟誓,一起簽訂了和約,而絲毫沒提讓後金歸還百姓。如此做派,自然讓張忠旗看不起。

他們是很想多搶一段時間,不過此次後金兵人困馬乏,完全是靠名聲訛詐那個沈巡撫,讓他給足了糧草銀兩。這些東西到手後,大汗連連傳令要求盡快離開,他們正準備原路出邊墻。

幾個牛錄額真吵吵鬧鬧,張忠旗聽得無聊,他跟著牛錄額真久了,知道凡事都要爭,總能多得一些,要是啥事都不爭,連平均數都拿不到。

正好旁邊一個年紀大的漢民倒地,張忠旗抽出順刀走了過去,這也是後金兵驅逐漢民的方法,走不動的就地斬殺,強制完成淘汰工作。

他對著那老者就要砍殺,旁邊其他漢民連忙躲閃,一個身影突然撲到在那老者身上,看樣子是個年輕女子,女人還是要留著的,張忠旗揪住她頭發就要拖到一邊,那女子擡起頭,滿面的淚痕,對他咿咿呀呀的喊著,眼中充滿哀求。

張忠旗呆了一下,“你是個啞巴?”

那女子張著嘴微微點頭,張忠旗喃喃道:“是個啞巴。”

另外一個老包衣走過來,要砍殺這女子,張忠旗一聲怒吼,“滾開!”

那老包衣嚇一跳,灰頭土臉的走了,張忠旗指著地上的老者問道:“他是你爹?”

那女子又連連點頭,在周圍百姓驚訝的眼光中,張忠旗收刀扶起那個老者,把騾子背上的布匹扔在地上,扶著那個啞女的爹上了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