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送別(第2/4頁)

後來孔有德一鬧事,朝臣又想起他,安排他戴罪立功,去接孫元化的爛攤子,在萊州又上了李九成的當,當場被叛軍抓住,連帶那個給陳新下馬威的朱萬年也被殺了。

而邱禾嘉這個正牌的遼東巡撫呢,他大力建議修大淩河,後來在錦州打得一塌糊塗,又是欺騙又是瞞報,最後反而只降兩級調任山永巡撫。

這事兒崇禎皇帝肯定是沒有辦得讓人信服,但他是個好面子的人,也沒有糾正此事,到時劉宇烈沒有被胡亂處罰,因為他確實混亂中的受害者,最後他仍回了兵部當侍郎。

由此就可知明廷現在的人事亂到何種程度,皇帝這個性子大家現在也都有點了解了,就算有再多功勞,一點不如意就要嚴懲,大家都總結出來有功不如無過,最好是他根本不留意自己。

這個薊遼督師的位置有人爭,也有人不願意爭,目前最有資格的便是熊明遇和曹文衡。曹文衡就是現任的薊遼總督,這個職位聽著和薊遼督師差不多,實際上權力差得很遠,他能管的也就是薊鎮附近邊墻,此人頗為油滑,看了遼鎮的作風後,堅決不肯管轄遼東巡撫,上疏要求遼東巡撫加督師銜自己管自己的。

熊明遇則是南京刑部尚書,以前當過兵部侍郎,在朝中有知兵的美譽,在原本歷史上應該在去年就取代梁廷棟成為兵部尚書,不過現在梁廷棟熬過了那一關,後來又得了收復金州的回旋余地,仍然當著他的兵部尚書,而且還投入了溫體仁一方。

現在連邱禾嘉都沒處罰,梁廷棟也只受了輕罰,降一級仍管原兵部事,再罰了一年的俸祿。到了他這個位置,俸祿是基本不用的,所以沒有什麽影響。這樣一來,熊明遇就只能爭薊遼督師。

京師群魔亂舞,陳新在京師呆了七天,各處走動之後,聽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也見了不少的人,其中有陳新甲、朱大典、候洵、楊禦藩、馬士英等等。

陳新甲原來是寧遠兵備副使,這次也被免職了,他尋到了新任的遼東巡撫方一藻,一番活動後方一藻上疏請求留下陳新甲戴罪立功。

候洵則是桃花扇裏面那位候公子的老爸,左良玉的領導,他是幫著左良玉活動,左良玉在戰前是昌平副總兵,他原來也在關寧軍混過,官至都司後因四城之戰戰功升任昌平副總兵。左良玉這次領兵援遼,原本歷史上他是沒趕上長山之戰,現在卻因陳新的影響的拖延而被加入了救援祖大壽之列。他知道吳襄這夥人的作風,長山之戰的時候早有預備,只比吳襄慢了一點,同樣帶著家丁轉進如風的逃回錦州,所屬三千步兵就扔給了建奴,同樣被參去職,候洵是希望給他找到機會復起。

楊禦藩和左良玉情況差不多,他原來的軌跡應該是去救援登州,結果陳新兩下撲滅了,他也被調去錦州,跟著遼鎮吃了個敗仗,也落個充軍的下場,他自然是要來活動一下的,最少要把充軍地點弄在薊鎮附近,免得去了不熟悉的地方無人關照。

朱大典則是天津兵備,他失去了升為山東巡撫的機會,來京師則是想看看其他巡撫的位置,兵備道一般就是巡撫的預備役,他算是有資格的。

馬士英算是陳新比較耳熟的,他現在是宣大那邊的陽和兵備道,他和朝中關系也頗為不錯,找了借口進京活動,也盯著幾個巡撫位置。

這些人都是有實權的,朱大典所在的天津是陳新商業中重要一環,屬於遼海商圈和運河商圈交匯的地方。馬士英的宣大也是陳新以後要發展的重要商路,那邊不但可以銷售南貨,也可以購買馬匹。

所以陳新都和他們見了面,朱大典給陳新的印象是十分精明而有決斷力,於兵事也有造詣,算是傳統官員中比較能幹的。馬士英雖然後來是奸臣,但他能力確實也不俗,談話中很有見解。

陳新反正連耿仲明這個三順王都收了,也不怕多和一個奸臣交往,他拜訪這些人都很低調,多是在其他相熟官員家中相聚,然後談一些互相做生意的事情,基本落實了在陽和開四海商社分號的意向。

每次這樣的拜訪,陳新就帶上宋聞賢,為他經營地方上的人脈,樹立文登代表的形象,以後便於宋聞賢在各處活動,只要是見過面的,以後都好說話一些。

這樣一直到了六月初七,陳新等人一早到兵部領了告身、官服和旗牌,再次去紫禁城殿辭,崇禎對登萊將官寄予厚望,陳新離開的時候,崇禎甚至親自送了一程,到午門才回去。

這在武將裏面是極大的榮寵,陳新在午門和崇禎依依惜別。從西華門出來後,在西華門與溫體仁等人分別,剩下一個梁廷棟送他們,他們便不再返回棋盤街,帶著隨身的物品準備從宣武門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