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送別

五月底的京師,各路人馬紛紛登場,大淩河和登州之變引起的官場變動,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而一些戴罪的,也各自到京師活動。

他現在難得來京師一趟,順道去拜訪了各部的熟人,大多是己巳之戰守城時認識的,當時陳新不敢出城,在城裏很是呆了一段時間,等到大軍雲集才去了通州。當時挾固安大捷的風頭,在京師也認識了不少人,加上涉及到今年的軍餉,他也該去活動活動。

溫體仁一夥的吳宗達、閔洪學、梁廷棟等等是必需去的,曹化淳那邊也需要專門走一趟,還有工部的曹珍,戶部的畢自嚴。這些部門都是遼餉鏈條上的環節,司一級的可以由宋聞賢去跑,陳新來京師人盡皆知,不去走走恐被記恨。

除了拜訪別人,也有其他人要來拜訪他。陳新現在是個名人,原來關寧軍和他不對付,現在連吳襄都主動來結交了,其他的各派勢力自然也要來走走,所以一連五六天,他就每天迎來送往,大多是各方回拜,都是拉個感情,日後見面好說話。

王廷試也差不多,找他的人更多,因為他是文官,手下還有兩個標營的位置值得爭奪。而陳新沒有任何資格收容人馬,按朝廷制度說來,代正剛等人都不算他手下了,就如同他以前從來沒把張可大當上官一樣。

王廷試不與陳新住一個客棧,他在京師為官兩年,早有自己的宅子,這次也是要把家眷帶走,情報站也沒放多大精力,稍稍探聽了一下,據說找王廷試活動的人不少,特別是長山之敗裏面丟官的人,他們都看上了登州鎮的位置。

登州鎮有陳新的強兵,也有旅順能和建奴交戰,容易得到升遷,如果不渡海的話,也是十分安全的,比遼西那裏穩妥得多,還能走私發財,哪去找這麽好的地方。

陳新對他見了什麽人沒興趣,反正他對登州勢力交錯的局面早有心理準備,自己既然在體制內發展,那要獨霸一方是不可能的。如今文官漸漸勢弱,自己在登州實力最強,王廷試和呂直應當也不會對付自己,只要大家能找尋到共同利益,後面相處不會難。

雖然沒有刻意打聽,但陳新仍是知道了一些新的信息,隨著新三方策得到皇帝的首肯,遼海周邊的指揮體系可能有所變動。這一次,溫體仁跳到了前台。

原本孫承宗曾經提出,督師和薊遼總督、遼東巡撫、應天巡撫、薊鎮巡撫等等職位權力重疊,反而造成指揮不便。建議去掉督師,在關外只留遼東巡撫,山海關和永平設山永巡撫,薊鎮其他地方歸舜天巡撫管轄,三個巡撫再由薊遼總督統管。

孫承宗這個建議其實有些私心,他一直不願當這個官,兩年請辭十多次都不成功,所以提了這麽一個建議,希望把自己解脫出來。結果還沒解脫,建奴就幫他解脫了。

原本取消一個官位沒什麽,因為會多出一個山永巡撫,職位其實差不多,但後來陳新和王廷試折騰的新三方策一出,那麽針對遼海的作戰方向就不會只是遼西,這三方互不統管,特別是登萊不屬於薊遼總督管轄,那麽督師就又有了必要。

歷史又在這裏拐了一個彎,文登營的突然崛起,讓登萊獲得了比歷史上更顯著的地位,新三方策則影響著遼餉的重新分派,原本在崇禎五年取消的薊遼督師職位,現在卻成了必須。

這個職位管著對建奴的所有方向,而且登萊現在能夠制衡遼鎮,可以說比以前還要好當,權力和好處都十分可觀。議定這個機構設置的人,便是閔洪學和梁廷棟這兩個尚書,溫體仁希望這個督師是自己這邊的人,而周延儒則也要來爭一爭。

督師人選則並不好確定,明廷處理人事也很混亂,加上崇禎是個急性子,稍不如意就要換人,大淩河開打不久,崇禎對邱禾嘉不滿,就匆忙在八月任命了謝璉巡撫遼東和山海關,此時邱禾嘉還巡撫著遼東,相當於有兩個遼東巡撫。

結果謝璉還沒到任,朝中又有人反對,認為謝璉任命太過草率,且臨陣換將很不妥當,謝璉對當地情況和人事都不熟悉,遭致了很多朝臣反對。結果又不得不命令謝璉暫駐山海關,兩個遼東巡撫同時存在著。

也不知道崇禎是不是忘記了,這裏兩個遼東巡撫還沒安排妥當,那邊皇帝一急,又一個來了。十一月的時候,兵部侍郎劉宇烈又被任命為遼東巡撫,或許吏部當時也忘記了早有兩個遼東巡撫。這下可好,劉宇烈兵部侍郎當得好好的,突然升了個右僉都禦史,劉巡撫稀裏糊塗的拿著任命就去了山海關,遼東巡撫劉宇烈就在這裏遇到了遼東巡撫謝璉。

結果兩個新官都沒有去成錦州,呆在山海關不知幹什麽好,實際的遼東巡撫仍然是邱禾嘉,最後這兩個新巡撫沒吃到肉還落一身騷,謝璉莫名其妙被彈劾,禦史說他毫無實效,原本歷史上他更加悲催,長山之敗後就有人彈劾他,皇帝盛怒之下哪管謝璉的冤情,看到遼東巡撫這幾個字就發火,照樣處罰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