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蔽海而來(第3/3頁)

王廷試站在船頭掃視著面前的船隊,頗有些意氣風發,他淡淡對身邊的陳新道:“陳將軍,天啟年間登州曾兩次送南兵萬人援遼,其中一次便是去的旅順,旋即被莽古爾泰領兵攻克,張盤朱國昌等人身死。此次由文登營赴遼,本官卻甚有把握,無論熊廷弼的舊三方布置策,還是孫大人營建關寧防線,皆需強兵方可實行,沒有強軍,便是孫武復生定下策略,亦是枉然。”

陳新肅容道:“有王大人支持,下官必定恪盡職守,建奴可戰兵最多不過五萬,下官有信心站穩旅順,絕不令大人失望。”

王廷試滿意的點點頭,“有陳將軍這句話,本官亦放心了。建奴乃我大明首要大敵,登萊多年來只是為東江鎮供餉,雖曰要緊之地,也不過是有事時才想起罷了。今次若是果真將旅順納入登州鎮,則登州鎮便成真正要緊之地,皇上亦會時常掛懷。本官已上疏請兵部任命陳將軍為登萊總兵,呂監軍亦是同意的,兵部和皇上想來不會異議,日後本官和呂監軍必定保證將軍所部兵餉足額供給,將軍還要與本官和衷共濟,為朝廷滅此朝食。”

陳新躬身假意道:“下官謝過大人舉薦,只是登萊總兵職責重大,末將心中頗為惶恐,生怕做不好讓大人蒙羞。”

王廷試也知道陳新只是客套,他大氣的揮揮手,“只是那建奴盡皆騎卒,此次陳將軍若出擊金州,還需切切小心,遠近偵防必不可少。此去乃圍魏救趙之策,可那大淩河……如今是何情形無人得知,陳將軍務必牢記穩妥第一,不可求功心切而自陷險地,一旦發現建奴大軍來援,必得速速退回旅順。即便是只迫使建奴撤離金州,那亦是復地之功,本官就好在朝中說話。”

陳新知道他也盼著軍功,奉承道:“末將牢記王大人囑咐,金州之建奴人數不明,或許千人或許更多,末將屆時必定多派哨馬巡防,以穩妥為要。”

“好,好,陳將軍居功不傲,當今國事維艱,北地處處烽火,正是將軍大展宏圖之時,日後成就或許不在戚少保之下。”

“戚少保天縱之才,末將不敢自比,戚少保曾說‘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只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末將即便當個小兵,亦是心甘情願。”

王廷試笑著點頭,此時福船上水手齊聲大喊,寬大的竹肋硬帆緩緩升上桅杆,周圍大小船只亦陸續升帆,密密麻麻的船只駛出半月灣,破開海上蒸騰的薄薄煙雲,往正北方的長山島乘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