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回遼東(第2/3頁)

“你娘的,都是你陳新不給老子活路,老子跟孔老兄你走。”

孔有德說服了陳光福,心中略微放心,但他之前與奴酋從無聯系,對方是否接受也在未知之數,前途仍是一片迷茫。

看著慢慢遠離的陳新,這人是武人中的翹楚,連文官都不怕,又對文登的遼民甚好。孔有德也曾偶有冒出投奔他的念頭。到如今他也明白,自己和李九成都是被陳新利用了,此人心狠手辣,在這亂世中必是梟雄之輩。日後若是再見,便是不死不休了。孔有德心中一時百感交集,竟然對著岸上的陳新微微拱手。

陳光福卻未留意他,張口對著岸上大聲罵道:“陳新你這狗才,老子是陳光福,總有一天將你挫骨揚灰……”

……

罵聲遠遠傳來,朱國斌聽得大怒,不甘的對陳新問道:“大人,還追不追?”

身後的騎兵都是親衛隊和中軍偵騎,眼看大魚逃走,還對統帥口出惡言,這些強悍之士無不激憤。劉破軍小心翼翼的呆在一邊,沒敢出聲,這次他自己闖了個大簍子,如今假戲成真,說不得黑鍋就變成真的了,所以他心中頗為忐忑。

陳新也沒有回應朱國斌,只是滿臉陰沉看著河中的幾艘漁船,對周圍亂兵的哭喊充耳不聞,心中滿是懊悔,他看到其中一艘上似乎便有孔有德。

隨行的宋聞賢低聲道:“屬下有些話要說。”

陳新點點頭,兩人單獨走開十多步,宋聞賢轉頭看看後面才道:“大人為何要李九成和孔有德死?”

“為何?”陳新有些愕然,“吳橋之亂蔓延至今,李九成和孔有德是為首二人,若是沒有逮殺他兩,就是未盡全功,朝廷必定對本官不滿,未必給我晉升登萊總兵。”

宋聞賢搖搖頭,“大人是身在此山中,在屬下看來,以文登營的戰力,再立戰功是遲早之事。就算有登萊總兵來了,也不過一個正兵營的兵額,況且屬下也不信朝廷不給這個登萊總兵。”

陳新皺皺眉頭,宋聞賢原本歷史孔有德的選擇,他卻是知道的。除了皇太極因此獲得極大的政治收益外,紅夷炮技術也是一個他擔心的事情。

李九成從登州撤離時並未帶走弗朗機人,只剩下登州各營炮手。張東安排的人在變亂當天殺掉了部分登州紅夷炮手,但城墻上還有部分,後來局勢混亂,也不知這些人到底還剩下多少。

陳新想到此處擔憂道:“但他們兩一旦出海,走投無路下可能投奔建奴,新奴酋甚為精明,若以此兩人千金市骨,朝廷定會震怒的……”

“朝廷震怒又能如何?”

陳新微微一呆,眼睛緩緩轉到宋聞賢臉上,兩人相識已久,互相都了解人品,宋聞賢如今對陳新的能耐完全信任,以他對陳新的了解,陳新此人極有野心,也敢於付諸實施。他通過去年以來陳新傳來的種種命令推斷,登州亂局是陳新有意縱容,絲毫看不出對朝廷的忠心。

如今他財力和軍力都將有一次大的飛躍,完全可能做出更大的事情。而宋聞賢自己也有私心,他對權力有一種渴望,無奈多次科舉不中,轉而去作了官員的幕僚,亦是一種變相的追求權力。他在京師忽然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所以急不可耐的趕回,希望能獲得更大的重視,為以後獲得更大的權力打好基礎。

宋聞賢也不加掩飾的道:“如今天下紛亂,大人你有財有兵,文登營威震天下,早非當年威海的千戶。朝廷震怒又能如何,就算大人你今日如李九成一般變亂,朝廷不抽調全部邊軍來打個一年半載,能打得下登萊?更不用說朝廷根本連一萬邊軍都調不出來。”

“那宋先生為何擔憂朝廷調我去遼鎮,按先生所說,本官不用理會它便是。”

“因為大人之力還不足強,朝廷若下狠心,還是可能打敗文登營,待大人經營好登萊,將文登營擴大數倍,則登萊足可在此亂世自保。”

陳新閉上眼睛思索著,他心中從來未想過為朝廷賣命,也早有爭奪天下的心思,一切的奮爭不過是為自己以及消滅建奴。但領兵久了,身在局中,總有種慣性要考慮朝廷的態度。

片刻後他沉聲問道:“那與這李九成出海有何關系?”

“李九成若是投奔建奴,奴酋自可千金市骨,但於大人卻非沒有好處,大人坐擁登萊旅順,有了這個前車之鑒,哪個上官還敢威逼大人?”

陳新呼出一口氣,“宋先生你知道本官不會投靠建奴。”

“那只是將軍自己知道,屬下說句不當的話,那些大人們的眼中,將軍和李九成一樣,都是個武夫,他們自會以李九成來推論將軍。況且李九成孔有德出海,正是大人取旅順的大好時機。”

陳新終於搖頭一笑,再擡頭時,臉上陰霾盡去,再次堆起職業的微笑:“請宋先生執筆,通知呂監軍李九成已出海,據耿仲明和王秉忠交代,甚有可能勾結旅順副將陳有時投靠建奴,旅順恐會落入建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