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糟了(第2/3頁)

他雖然說得輕松,但陳新知道他畢竟是個書生,只帶幾個人必定是危險重重,李九成叛亂把原來的格局全部打破,濟南北部的統治秩序被徹底打破,余大成前幾日被逮拿進京,官場群龍無首,短時間無法恢復,形勢肯定非常混亂。

陳新眨眨眼睛,“宋先生辛苦了,先生明知此時如此混亂,還要冒險來到登萊,可是京師有何重大事情發生?”

宋聞賢笑眯眯看看陳新,慢悠悠的說道:“倒是沒有特別的事,只是老夫那日思索周延儒上次的提議,忽然想起一事,終夜不得成眠,第二日一早起來便帶人趕回。”

陳新動容道:“能讓先生憂心的,必是大事無疑,請先生不吝指教。”

宋聞賢對陳新的謙遜十分佩服,他是從西門入城,沿途看到不少繳獲物資往北門運送,文登營有強大的練兵體系,一旦有了充足的財力物力,必將發展成一股足以影響北方局勢的力量。陳新還能保持一種謹慎和謙遜,更讓他覺得此子是做大事的人。

他也不再賣關子,收起笑容道:“在下所慮還是大淩河。”

“大淩河?”陳新皺起眉頭,他最近其實頗為得意,連今年動亂的源頭都很少想起,此時宋聞賢一提出來,便覺得自己有些大意。

“建奴至今未曾撤兵,那便說明祖大壽仍在堅守。宮裏面傳來的消息,皇上已經對孫承宗極度不滿,多次大發雷霆,梁廷棟親自趕往錦州,要求遼鎮克期解圍。那孫承宗恐怕是不能再等了,最近便要出動遼鎮主力救援大淩河。”

陳新認真的聽著,一邊微微點頭,宋聞賢喝一口茶後繼續道:“吳襄和宋偉前幾次都是帶著不多的騎兵,這次若是大軍出動,想逃便沒那麽容易,遲早又是一次薩爾滸般慘敗。到那時遼鎮精銳盡失,萬一祖大壽再被盡殲,寧錦便虛弱不堪,我擔憂的便是……”

“調我去守遼鎮。”陳新沉沉的補了一句,上次的情報上,周延儒也有打算推文登營進大淩河的火坑,但那只是周延儒的希望而已。陳新當時並不太擔心,只需要找呂直和王廷試寫個損失慘重的報告,溫體仁再幫幫忙,就能拖延下去。

但現在情況又有不同,若是遼鎮過於虛弱,京師就在建奴的強大威脅下,山東又沒有了動亂,溫體仁便很難再阻止調動文登營去遼鎮,陳新好不容易打下的登萊田地便失了用處。

陳新輕輕敲著桌子,“宋先生提醒得好,我最近是有些太過關注登萊,如此說來,大淩河似乎還要救一救,宋先生有沒有法子教我?”

“大人日理萬機,我等下屬本就是該盡到提醒之責,只是本分罷了。在下淺見,遼鎮絕不可去。大人在文登披荊斬棘,好不容易落地生根,如今正是要枝繁葉茂之時,一旦離了登萊,多年基業便盡歸旁人。遼鎮雖有遼餉,但一營也並無多少,各官與朝廷大員關系盤根錯節,且早將附近田土分食一空。去了既要處那些無盡的繁雜官場往來,又沒有了田地,處處仰食於上官,豈能比的登萊自在。所以在下的策略是,大淩河既要救,也不能救。”

“哦?如何救和不救?”

“其實大人早就想在了屬下前面,只是一時未想及罷了。大淩河絕不可去,這打仗的事,大人比在下明白,這便是不救。上次張大會陪王承恩來山東,回來後說大人要求給梁廷棟的密報裏面寫陳有時可能私通李九成,我由此想到大人是要旅順,屬下細細一想,實乃控扼遼海的一步妙棋,這裏不但是軍防重地,還能由此涉足遼南。以我文登營駐紮旅順,諒那建奴不敢輕視,必得重兵布防南四衛,如此咱們便有了不去遼鎮的由頭。屬下此來,不過是請大人把這步棋盡快落下而已,這便是救。”

陳新微笑道:“確有此意,經宋先生如此一說,那李九成確實留不得了,咱們得盡快把重點轉到旅順,不但要占據旅順,還要出兵去復州告訴一下建奴咱們來了,這便是救大淩河了。但青州府這步棋還需要走,明日我便領兵去昌邑,將他們盡速趕往青州。”

宋聞賢有些驚訝,陳新粗略跟他解釋了一下。宋聞賢不由撫掌贊嘆,對於這個布局深為嘆服,既然陳新說明日便去昌邑,說明陳新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意見。

宋聞賢兩眼放光,腦中馬上開始思索如何具體執行旅順的事情,他對登州最近情形並不了解,一時沒有頭緒,便對陳新問道:“旅順一向是東江鎮的地方,咱們屬於登州鎮,要如何才能得到此地?不知大人是否已有成算。”

陳新翹起腳,得意洋洋的道:“自然是有了,老子已經讓王秉忠和耿仲明各自寫了交代,其中重點便說了這個陳有時暗通李九成,約定起兵響應。只要有這個東西,咱們就能以情形緊急為由,先到旅順收拾掉他。現在黃龍這個總兵當得如此狼狽,有呂直、王廷試上疏,溫大人再說些話,黃龍憑什麽能把咱們趕走。再說那地方直面建奴,除了咱們要,還有幾個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