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文淵閣(第2/2頁)

梁廷棟看大家沒有反應,硬著頭皮繼續道:“二來,還是只能督促文登營再加些力。”

溫體仁站起來道:“皇上,陳新所部兩年來多番血戰,雖然陳新忠義,卻也是血肉之軀。如今遼海堪用之兵,首推文登營與川兵,然強兵得來不易,臣請本兵不可催迫過甚。”

溫體仁和陳新的關系舉朝皆知,陳新從固安之戰開始就打上了溫派的印記,溫體仁在朝中也從不掩飾的為陳新出頭。

梁廷棟雖然知道,但現在戰況如果繼續惡化,可能威脅他自己的官位,所以還是爭執道:“回老先生話,下官沒有催迫陳新之意,只是請文登營拖住叛軍,不使之流竄至濟南青州,待楊禦藩大軍合圍,一舉蕩平李九成。”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對溫體仁輕言細語的道:“溫愛卿所說有理,本兵的布置亦是恰當,便照此議下所司盡速調派。”

梁廷棟再次過關,落座後長長出一口氣。

“本兵對大淩河還有何措置,今日一並說來。”

梁廷棟聽到大淩河三個字如被針紮中般抖了一下,這已經是他的噩夢,他有時寧願祖大壽被皇太極一戰全滅,也不要這樣拖著不死。

眾閣老再次安靜下來,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周延儒則如同入定老僧,他是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溫體仁和吳宗達則是武英殿大學士,閣老和首輔只差一級,但權力卻差距甚大,在位者防備,下位者覬覷,關系便慢慢轉為對立。

“這,皇上,臣多番催促遼鎮大舉解圍,但……但孫大人和丘嘉禾都堅持要文登營和川兵同行,非要如此才有勝算。”

崇禎臉上顯出不耐之色,大聲呵斥道:“文登營尚在登萊,祖大壽已然堅守四月,此戰天下矚目,若就此坐視,天下人如何視朕。”

梁廷棟臉漲得通紅,他知道遼鎮那些人,一旦大軍解圍,必定又是慘敗,到時還是自己要擔責。

他正不知如何是好,周延儒卻如同從入定中醒來,他對同樣參會的徐光啟遞去一個眼神,徐光啟站起開口道:“既是必需文登營援遼,何不招撫李九成所部,如此文登營便可急速調來遼鎮,如此山東不必糜爛,各部精銳得以保全,又可將文登營抽調援遼,豈非比剿殺更佳。”

眾人都驚訝的擡起頭,往這位甚有威望和資歷的侍郎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