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第3/4頁)

陳新疲倦的道:“朝廷不可能讓登州全是咱們的人,與其另外來一個不知深淺的,倒不如留下這個墻頭草,再說留下一支東江兵,可以轉移受災百姓的怨氣,咱們轉圜的余地反而更大,留下他也能讓東江各島那些人知道,這裏還有條活路,對咱們以後的策略大有裨益,而且,他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用處。”

張東腦中急轉,似乎從陳新的話中抓到一點什麽,但又一直沒想透,他片刻後放棄了想透的打算,只是敬佩的道:“明白了,大人真是高瞻遠矚。”

陳新轉頭對他微笑一下,“這次你們表現優異,論功時你們自有封賞,以後地盤大了,眼界需要更開闊,腦子跟你的功夫一樣需要磨練,多想多用,腦子就會越來越好使,殺不殺一個人,要看其中得失,而非簡單的滅口,這次不光是耿仲明,李九成、孔有德他們咋看已經無用,其實都還能有大用,登州的事不光影響著登州,咱們要借此一機會壯大,要收全效。”陳新輕輕嘆口氣,看著登州上空薄薄的煙霧,“否則,如此慘烈之代價,便白費了。”

……

蓬萊縣署,孫元化剛剛在文書上蓋好巡撫關防大印,李九成小心的拿起文書把墨跡吹幹,對孫元化恭敬的道:“謝過都爺不計前嫌,小人日後一定痛改前非,盡心為大人做事。”

孫元化冷冷道:“你也不必說這些虛話,本官如今很多事都看明白了,拜你們幾位將軍所賜,這巡撫自然是做不成的,你有了此次教訓,好自為之吧。”

孫元化嘆完氣閉上眼,他其實已經猜到李九成的心思,他對李九成恨之入骨,心中並不情願就此放過李九成,但對於孫元化來說,罪責遠遠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他原本就正在被欽差調查,現在如果任由陳新剿滅所有亂兵,那就坐實了自己喪城失地的罪名,以陳新的人品,多半還會落井下石參自己一本,到時周延儒、徐光啟這些推薦他的人都可能被自己拖累。同時他也想減少登州百姓的災難,現在招安叛軍,總能保全一些百姓。

所以他思前想後,終於答應了李九成,條件是讓李九成立即制止城內的燒殺,其他的條件他並沒有提,因為雙方都清楚孫元化的巡撫位置並不久了,只是等朝廷的緹騎捉拿,李九成則是要緩過眼前極大的危局,滿口同意,因為他本來就需要集結人馬,以防文登營突然攻擊。

李九成對幾名看押孫元化的叛軍吩咐道:“去吧孫大人的家人接過來,再找些丫鬟婆子,好生照顧大人。”

孫元化冷冷回道:“讓本官家人過來便是,老夫喪城失地,已是待罪之身,哪還在乎些許瑣事。”

……

天色大亮後,登州城卻進入一種安靜,叛軍和文登營都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叛軍的將領在天亮後紛紛派出家丁和下級軍官去收攏人馬,城中百姓則躲到了各個隱秘的地方,期待動亂早些過去。

草橋南邊州衙西側的一個大宅中,耿仲明在院中坐立不安,他對陳新提出的條件是保留自己官職和營伍,保留搶掠所得。作為回報,耿仲明將放開草橋和東門,讓文登營順利入城,條件是提出了,但他不認為陳新會答應,他心中的底線是保下一條命,留下搶掠的財產去外地做個富家翁。

那家丁頭子晚間回來一趟,陳新當時未到北門,周世發以北門主官身份答應接受他投靠,條件卻不敢答應,說要等陳大人到北門定奪。家丁頭子回來說了之後,耿仲明又派他去等陳新,這次去了許久也沒回來,不知是不是被文登營把腦袋砍了,若是那樣,說明陳新不打算留活口。

草橋邊整夜都有文登營的小股人馬在北橋頭附近出沒,時不時的吹些喇叭和一種沒聽過的軍號,南橋頭的叛軍草木皆兵,一有動靜就用火炮火槍弓箭一通亂打,一夜間又有不少人逃散,耿仲明甚至也找好了一套百姓衣服,隨時準備換裝潛逃。

耿仲明剛坐下片刻,又猛地站起走到大門前,張望一番後再次失望的回來,路上被一具地上的屍體絆了一下,他差點摔倒,對著那屍體使勁踢了兩腳。

他剛剛低聲罵完,家丁頭子的聲音就在門口響起,“大人!”

耿仲明轉身一把將他拖過到墻角,“見到陳新沒有,他怎麽說的?”

“見到了,他挺和氣的,說知道大人是為亂兵夾裹,不得已而為之,屬於情有可原,答應給咱們保留官職和營伍,還承諾給大人你一家保全。”

“啊?!他答應了?”耿仲明沒想到漫天要價,陳新居然答應下來,“那,那他有啥條款?”

“讓咱們停止搶掠百姓,收攏人馬,還有……”

耿仲明打斷道:“是不是讓本官抓李九成送去他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