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後金紅夷炮(第2/2頁)

丁啟明趕緊回道:“大汗,正是這門炮,我們所制紅夷炮形制,便按此炮而來,聽聞此炮乃是海中打撈而起,此乃上天體諒大汗心意,特降下樣炮於我大金。”

皇太極微微帶笑,卻沒有接話,後金軍在奴爾哈赤時期便繳獲了許多明軍大炮,特別在遼沈之戰和廣寧戰役,這幾座遼東大城中武備豐富,其中就包括明軍早期仿制的紅夷炮,分別是呂宋大銅炮和幾門四號紅夷小炮,但後金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才和方法進行摸索,無法用這些次品參考制作重型火炮,眼前這門紅夷大炮確實是海中撈起,正好又是他最希望得到紅夷炮的時候,連他自己也認為這是天意。

丁啟明馬屁得售,心情也放松一些,接著道:“六月時,奴才按大汗旨意,在各處貼榜招募制炮工匠,有兩人揭榜而來,各旗也沒有留難,小人與兩人一一詳談,這兩人皆曾制炮,已委以金火拜唐阿之責,分別制炮。”

“讓他們兩人過來。”

丁啟明慌慌張張的跑到那群工匠中,帶了兩人過來,兩人馬上又跪倒地上,皇太極也懶得再讓他們起來,溫言問道:“你二人都是何處人士。”

兩人嚇得說不出話,丁啟明趕緊拿腳去踢其中一個憨厚模樣的中年人,那人才聲音抖著道:“稟大,大汗,奴才叫王天相,是永平人士,去,去年跟著豪格貝勒到的遼,遼,到的大金。”

“你用何法鑄炮。”

說到制作問題,王天相倒不結巴了,“用失蠟法,先用泥巴按炮口大小做一個泥巴芯,然後再外面按炮壁厚度覆蠟,捏成形後外面再上一層泥殼,陰幹數月後用火烤,蠟便會流出,再焙一次之後填入熔融之鐵料,因天熱時蠟不易結,此法只有天寒時用。”

皇太極聽得很認真,聽完後點頭道:“真乃妙法,來人,賞銀十兩。”

後面一個巴牙喇立即過來,給王天相發了十兩銀子,王天相張著嘴接了,丁啟明趕緊提醒道:“快謝過大汗。”王天相才磕頭謝恩。

接著另外一個叫金世祥的工匠,又介紹了泥模法,先是照炮體之外形旋成木芯,再將炮耳、箍、紋飾等模具按上,再往上面塗泥巴,晾幹後敲出木心,在往泥模中注入鐵制液體,這種方法不限天氣,但是晾幹泥模的時間要四個月以上,不能留下絲毫水分在泥模中。

皇太極又賞賜了他十兩,丁啟明二十兩,其他工匠也都分別得了二兩銀子,這些工匠全都感激涕零,表示一定不負領導期望,保質保量完成工作目標。

丁啟明謝恩之後對皇太極小心翼翼的道:“大汗,只是,只是有一事,奴才要,要。”

皇太極看著他和藹的道:“丁遊擊有話請講,在朕面前,無話不可說,但事情須得做好。”

“是,大汗胸懷廣闊,奴才心中感佩,只是這紅夷炮鑄造不易,形制、鐵料、泥模、火藥、鐵彈、藥量,在在都需小心,制模一次,光是晾幹便至少四月,過程中凡一點疏忽,便成廢炮,奴才在明國京師之時,聽那些紅夷說起,即便在西洋各國,此炮亦不易得,鑄造十炮,能得一二者,便可稱國手,我大金原先從未做過此炮,這兩人原先也是做弗朗機和大將軍等舊炮,就怕……”

皇太極輕輕哦了一聲,有些懷疑的看著丁啟明,他身邊的嶽托湊過來,在他耳邊低語道:“大汗,這倒是真的,奴才問過抓獲的幾名明軍炮手,他們亦曾說及紅夷炮制造之艱難,遠甚與舊炮。”

皇太極聽後點了點頭,對嶽托稱贊道:“你能留心此事,甚好。”皇太極心中對這個嶽托比較看重,嶽托是代善的長子,從小就聰明,當年代善偷偷摸摸搞了奴爾哈赤的小妾,努爾哈赤發現後暴跳如雷,雖然沒殺他,卻取消了代善繼位的資格,從那之後對代善就不太待見,但努爾哈赤還是很喜歡嶽托,曾將他接到自己身邊帶了數年。

到皇太極即位後,嶽托掌管鑲紅旗,代善掌管正紅旗,算是八旗中一股不小的勢力,但他卻不像他老爸代善那麽跋扈,很多時候反而聽皇太極的話,嶽托也十分精明,知道皇太極最近對火炮的事情重視,他就在旗中找當過炮手的明軍,很上心的幫忙參謀,努力果然沒有白費,又獲得了皇太極的好印象。

皇太極對丁啟明道:“既然實情如此,丁遊擊放心去做,但你等必須盡力,若萬般謹慎亦無法,朕亦不責罰於你,若能得一二炮,那各位便是國士,朕必用國士待之。”

……

注1:鎮國龍尾將軍炮,天聰四年由遼東沿海打撈而起,來歷不明,是後金獲得的第一門正規紅夷重炮。由黃一農先生從清初的《炮圖集》中考證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