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揚州(第2/3頁)

陳新又對周來福道:“給每人發三兩銀。”

宋聞賢又問道“大人需不需要多帶兩人?此地龍蛇混雜,小心一些好。”

陳新搖搖手“不用,海狗子就行,韃子海賊都殺了,還怕龍蛇?再說還有位傻和尚不是。”

蒲壯等人哈哈一笑,答應著退下,帶著幾人問明方向,向城內而去。

……

“兩位公子若要大宗購貨,就不可在此街,此街西頭出去往南,有大小胡同二十余條,鐵鍋、瓷碗、棉花、棉布、筆墨紙硯等等,各在胡同匯集,價格比此街可低一成。”兩人正要繼續前行,一個聲音突然在身邊悠悠響起。

劉民有轉身一看,一名戴圓帽著青色長袍,面相憨厚的中年人在身後恭敬的看著二人,劉民有不耐道:“我們只是隨船路過此地,非為購貨,不勞費心了。”

“如此不擾二位雅興,若日後要在揚州進貨,可找小人,包管為二位找到最便宜最好貨源,某姓丁,單名也是丁,日日皆在碼頭。叨擾之處,請多見諒。”說著便要離開。

劉民有正待擡腳要走,突然陳新出聲道“這位丁兄,你如何可知何處最便宜?又如何知它最好?是否方便告知?”

那丁丁一聽,又停下望著陳新道:“蒙公子下問,貨多不易存,一時多則價低,各家貨到時間不一,價格或大或小總有變動,小人的辦法不外乎多跑腿,別人十日一跑,我三日一跑,記下各家價,便可知何處最便宜。至於何家貨好,小人的辦法是常在店鋪聽人講價,壓價之時,客人便要多說壞,店家多說好,平日也跟人學一些,聽多了都記下,每樣貨物如何分辨,記錄成冊,兩相一對照,總也會看一點。”

陳新啞然道“你這法子倒也簡單,但定價之時皆在袖中指扣,你又如何得知。”

“開始時我確是知之不詳,後來因我跑得勤,記心好,凡見過得客商相貌名字,便不會忘,下次來時,他便覺得親切,是以帶的客商漸多,現在各家店鋪出貨價低時便通知我,這價自然便知道了。”

“冒昧問問你一日可獲利幾何?若不方便,可不必說。”

“蒙公子下問,也沒有什麽不可說,碼頭外如公子所見,皆是我這等人,方才見公子從人威武,公子定然也不是常人,斷不會來搶我這般生意,沒什麽不方便。公子問我一日獲利幾何,便若公子購百兩,我可得一兩,每日所得不等,少時一文皆無,多時五六兩亦可得。揚州雖日南北通衢,但真的南北大宗貨,不會在揚州買,已各去南北產地,即便有河南、兩淮豪商來此大宗購買,都是根深蒂固,人脈寬廣,亦不會找我這等人。”

“既如此,所得也不多,何不自營一商鋪更好獲利?以你勤快,成一大商家也說不定。”

“當豪商自然好,但我既無靠山,亦無本錢,若一般從碼頭進貨,必定不會比別人便宜,如果自己去南北進貨,一路無人關照,稅便要比別人多交許多,說不得價要更高,必虧無疑,還不若我現在這般,雖說辛苦,也少許多煩惱。”

陳新沉吟一下,對他道:“今日就有一個機會,我要在此地開一商鋪,你若是願意幫我打理,明日此時在此等我,提出你的條件。”

陳新說完與劉民有一同離去,留下丁丁在原地發呆。

……

兩人順著街道行走,劉民有邊走邊問道:“你打算用這人做個代理?”

陳新點點頭,“不是代理,揚州地處山東江南之間,長遠來講,對我商業十分重要,這丁丁頗有頭腦,又熟悉此地商家,是個合適的經理人選,另外派一人當賬房便可。”

劉民有問道:“買商鋪容易,但把架子搭起來不那麽容易,這些商鋪的模式咱們討論了那麽多次,長期目標還是沒定下來,連名字都還沒有。”

陳新沉思一會道:“還是搞個商社,就叫四海商社,單獨核算,別和咱們內部的門市部搞在一起,這個是對外的,現在也只能暫時你管著。”

“你究竟想做到什麽規模?”

陳新答道:“我想著先覆蓋運河,然後是運河沿線州府,江南就要多開些,能到縣最好。”

劉民有還是不太贊同“大明這麽大,若處處設點,成本反而更高。我設想是只管制造,讓客商自行來山東進貨,這樣管理簡單,精力用於擴大生產和開發新產品。”

“咱們商社網絡不但要銷售南貨和自產的商品,以後還要采購我們文登營需要的物資,這是一個物資網絡,如此我們的物資就可以有多個渠道保證。”

陳新只說了一半,其實在他心中,四海商社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只是現在還在初創階段,他的實力還很弱,時機遠遠不成熟,沒影的事先沒有對劉民有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