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運籌之功(第2/3頁)

這次建奴入寇,內閣中多半還有人要牽連,就會有新的位置出來,所以溫體仁比崇禎更著急,他甚至想冒險自己去固安一行,早些把這運籌之功落實。

崇禎滿意的看著溫體仁,口中贊道:“小小一個哨官,竟然能斬首六百余級,還有甲喇一人,牛錄一人,若兵部查驗為真,乃是我大明對建部單次斬首最多,小小哨官領兵千裏勤王,還立下如此大功。”他一想起逃跑的遼軍,臉色又有點陰沉下來。

溫體仁看崇禎臉色,連忙岔開道:“皇上,要說這個小小哨官,或許皇上都是知道的。”

崇禎道:“哦?朕似乎未記得過哨官一級的軍官。”

“此哨官便是萬歲即位之初在兵部大罵崔呈秀的威海千戶陳新,現已歷功升為文登營哨官,署威海衛同知。”

崇禎真正的驚訝起來,因為當時這事太過離奇,時隔兩年他仍是有印象,他稍稍回憶一下道:“原來是他,兩年前他痛罵崔呈秀,當時亦曾想獎其功,後有禦史彈劾他觸犯大明律,辱罵三品以上京官,是以最後功過相抵。未想他不但胸中有正氣,連膽氣亦是十足,竟敢在城下列陣而戰。不知這文登營究竟有多少兵馬?”

“皇上,初時臣也驚奇,後來一問才知,文登營兵額一千一百余,十月萊陽聞香教亂起,這陳新憂心再成徐鴻儒一般大亂,與萊陽知縣議定召集一千余民勇,報登萊道準許,這次勤王便共計有兩千余人。固安一戰後他們傷亡頗重,不得不退入城內,近期怕是不能浪戰。”

崇禎大喊一聲好,大笑道:“好個文登營,好個哨官,兩千人斬首六百,亦是溫卿運籌之故,此次核功之事便由溫卿負責,合兵部、都察院、順天府有司共同查驗戰功,既然損失頗重,讓他先穩守固安,損失的器甲糧餉,交兵部一並付議,這次他到京後溫卿你帶他來殿見,朕要親自見他。”

……

第二日溫體仁便組織有司準備此事,這是最近的大事,又是皇帝關注,所以效率頗高,兵部先派哨騎查探一番,在半路就碰到文登營的哨騎,知道建奴已經從固安撤走,各部院匆匆派出人手去固安核實。

陳新親自接待他們,黃思德作為副手,又是送銀子又是送珠寶,先把關系套好,等幾個上官看了馬車上的首級,竟然全是真夷,其中一個兵部的主事還悄悄勸陳新放些平民的人頭進去。

建奴還在良鄉,幾位京官也害怕這時候出城到處走,查驗後只派了塘馬回京師送信,就在固安多留了兩天,陳新搞接待很有一手,好吃好喝供著,人人都對他很滿意,聽說文登營被欠餉一年多,兵部的主事甚至答應回去後幫他向兵部要餉銀補給,並得出一個損失慘重,暫時不堪再戰的結論。

幾個京官呆了兩天,還是覺得沒有京師安全,趕回了京師,兵部已經把他們的核功文書報到內閣,現在朝堂上都已經知道此事,一片潰敗中出現的這次勝利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陳新雖然還未到京,已經萬眾矚目,眾人唯一奇怪的是,其中的運籌之功出乎意料的歸了溫體仁,很多人認為他可能入閣。

京師城墻外面皇太極的勢也有了,他在良鄉停駐近半月,把周圍搶得幹幹凈凈,八旗家家收入豐富,多爾袞帶著騎兵在固安耀武揚威的走了一圈,明軍沒敢出城,總算把面子找了回來,各牛錄抽調的甲兵回去一說,士氣再沒有受到烏納格戰敗的影響。

皇太極自己則去良鄉城外的金太祖墓前拜祭,他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女真部族,反正堅持認為幾百年前的金太祖跟他有關系,他擺了些祭品,希望那兩個金國皇帝保佑他,然後又把七大恨之類的內容重復一遍。

雖然周邊趕到的勤王軍慢慢多起來,但十分分散,孫承宗去了山海關收拾遼鎮兵馬,京師周邊最大的一股勤王軍仍是滿桂帶領的宣大軍,張宗衡又從大同帶來部分兵馬交予滿桂,加上重新集結過來的昌平和密雲等處兵馬,滿桂又有了三萬左右,駐紮在永定門附近。

兵部沒給陳新任何命令,聽說皇上本意是調他入京殿見,但又擔心固安失守,所以陳新就仍然帶著文登營守在那裏。崇禎一心把固安和陳新作為正面宣傳對象,嚴令兵部妥為安排,必須確保固安不失,正好部分山西和河南勤王軍經紫金關到達涿州,兵部得到皇帝嚴令後,從涿州抽調了部分新趕到的河南兵馬,也充實到固安城中,使得固安城防更加牢固。

京師周圍的情況似乎又在好轉,因為宣大軍轉移到永定門,固安到京師的聯系也更加順暢,正當陳新以為自己可以安穩進京的時候,在良鄉呆了十多天沒動的後金軍突然出擊。走到盧溝橋的時候正好碰到那位跳神副將申甫,結果這位會法術的大師全軍覆沒,但他本人力戰不屈,共被刀傷六處,箭孔數處,他帶的幾千乞丐兵出城前就逃散大半,戰後無一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