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

萬事開頭難,在那曲這邊開了個好頭之後,往下走,一路就更加順暢了,因為,大唐在這裏的一系列政策,早就已經被他們快馬傳遍四方。

對於這種只談給你什麽好處,卻不要求你貢獻什麽的統治者,傻子才會反對。

他們卻不知道,成為大唐的一部分之後,他們富了,也就等於是大唐富了,他們有錢了,就會想著消費,消費,就會帶動商貿,商貿,就會給朝廷創造稅收,朝廷自從停止了中原地區百姓的稅收之後,反而變的越來越富有,就是這個道理。

已經處於掌握了工商業,解放了為工商業提供基礎支撐的農牧業的大唐,根本無需把稅收點放在他們這些窮苦人身上。

孫享福這一路的任務就是,派禮物,搞文藝演出,設立官府衙門,設立漢文化教學機構,留一部分駐軍於當地管理一下治安,協助主官,組織耕種,放牧,生產等。

另外,他給每個縣,都留了足夠多的清潔用品,如肥皂,毛巾,之類的,還有一名醫官。

在燒水不用柴火了之後,大多數吐蕃人還是很願意洗一下澡的,一年洗不到幾次澡,甚至一生才洗三次澡的習慣,讓這一地區普通平民的婦科病極其嚴重,生育交配權,大多掌握在部落首領身上,這也是人口發展緩慢,普通百姓,只能聽從部落首領和頭人的支配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些東西不是不限量白送的,想要得到像肥皂毛巾這樣看上去價值不菲的東西,以及各種堅果,罐頭,餅幹,糕點這類的零食,很簡單,那就是學漢語,寫漢字,完成官府設立的任務指標。

李承乾的新式教育制度向全國推進之後,大唐所有的小孩都需要上學,成年人,也會有掃盲班去掃盲,到現在,已經卓有成效。

全民識字率差不多達到了三成,能書寫的人,也達到了兩成以上,這是因為目前大唐的人口結構是孩子多,而這些孩子,大多都已經上了學的原因。

而這種全面教育推進下去之後,最多再過十年,當現在學校裏這批孩子們走上社會,開始當家做主的時候,整個大唐社會的識字,書寫率,至少能達到六七成,這還是因為遊牧民族,海外土著等,文化教育很難推進的原因。

當然,這個東西,只要朝廷在不斷的推動,兩代人以後,就基本能夠做到八九成以上的人能夠識字,那個時候,基本上就算是文化教育普及全民了。

吐蕃之地向大唐商賈開放了三年多的商路,效果還是有的,不僅體現在商業利益上面,對漢文化的傳播,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各個部落的首領,要跟大唐的商賈做交易,就必須懂得一定的漢語,所以,只要是幾千人以上的部落,多少有一些會簡單漢語的人。

然之後,他們為了拿到這些可以清潔,擦洗身體的用品,和味道絕美的食品,就會不遺余力的在自己族群中傳教漢語。

因為,衙門裏專門宣講漢文化的教諭,掌握著這些東西的發放權,一個會說漢語的人,教會了另外一個人,會得到很多的獎勵,學會了寫字的,那就能得到更多的獎勵,五十個字,一百個字,分字數的多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小獎勵。

很快,當他們發現,孩子們學習這些東西的時候更快,教孩子們獲得禮物的幾率更多的時候,那些先掌握漢語和漢字的人,就會集中先去教孩子。

而當這些孩子是在漢文化的教育下長大的,那麽,這裏的未來就十分可期了,這就是孫享福在山南道構思出來的計劃中的一部分。

大唐在一段時間之內,是沒有想過吐蕃這塊土地,能夠幫助朝廷盈利創稅的,就是山南道的垸田區,朝廷也是先投入了人力,財力做啟動資金,把地方建設好了,才開始源源不斷的有財稅回饋朝廷的。

而孫享福的打算,就是用這種獎勵制度,讓這裏的所有人,開始漢化,開始聽從官府的吩咐辦事,以官府為主,而不是以部落頭人,首領為主。

他們獲得獎勵的辦法有很多種,幾乎都是他們可以做到的,送來牛羊糞便,給獎勵,幫助官府開田,給獎勵,幫助官府修建城池,給獎勵,幫助軍隊修建道路,安全防護措施,給獎勵……

幾乎只要他們願意出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獎勵,這樣做,雖然在前期,朝廷可能需要投入一些物資用來發放獎勵,可往後,則很有可能是用他們自己產出的東西,在發放他們的獎勵,山南道那一套模式,放在任何地方推動發展,基本都適用。

四月初,孫享福終於抵達邏些城,開始正式召集大家辦公,松贊幹布此時還沒有建造布達拉宮,而原先的王宮,也屬於他的私人財產,孫享福的辦公地,其實是一個修建的恢弘壯麗的寺廟,不過,和尚都被他趕跑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