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

在後世很多關於教育的演講之中,學者總是會在各方面,批評國家的教育體制,說什麽教給孩子們不必要的知識太多,讓他們喪失靈性,孩子們的負擔太大,應該讓他們更多的去玩耍之類的。

孫享福覺得說的有一定道理,至少,他認為,教育體制裏面,應該要把必須要學習的知識,和非必須要學的知識,劃定出來。

什麽是必須要學的知識?

比如一定的農業知識。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農業知識,是解決吃飯這種人類生存根本問題的知識,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最基礎的農業知識都沒有一點,那就是一種悲哀。

當然,後世的科技文明,已經進步到了非一般的高度,即便是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所教育出來的學生們,畢業之後根本不知道種田是怎麽回事,也可以依靠大量進口糧食,來解決吃飯的問題,只要不發生戰爭,日子基本能夠過的去。

但是要是發生了戰爭,當外部的糧食進口不過來,內部的工業產出無法向外銷的時候,會是個什麽景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對比於後世,這個時代的教育體制,那就更操蛋了。

一天八節語文課,抱著四書五經寒窗苦讀十年,甚至一輩子,通過這樣的教育,國家能收獲到的是些什麽東西?

大多數都是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五谷不分,只知道靠一張嘴巴,剝削別人的廢材而已。

如果人人都專注生產力的提升,大家都吃的飽,穿的暖,社會上根本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問題。

所以,孫享福想要推行的教育體制,是一個能夠培養下一代動手能力,各種基本生存技能的體制,而不是培養出一幫只會考試,去到社會上之後,還要再用好多年從頭學習做事的書生。

這個烤紅薯,李世民吃的很香,七八歲的皇子皇女們,能夠自己種出紅薯來了,這是一件非常值得他欣慰的事情。

所以,他取消了原本出去逛的想法,細細的問起了這些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一個下午下來,收獲真不少。

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孩子們會的東西好多,與在長安的時候,皇家族學的老師反反復復就是那幾句經義,讓他們抄來背去,完全不同,這還只是他們在九垸縣學上了半年學而已。

晚飯李世民是和長孫皇後單獨吃的,菜式裏面就有李麗質從學校提回來的莧菜,一邊吃著菜,李世民一邊跟長孫皇後聊起了內侍監改制的事情,基本框架算是敲定下來了,具體細則,還得慢慢研究討論,最後實施。

“朕意,明年繼續將孩子們留在九垸縣上學,觀音婢以為如何?”

長孫皇後答道,“此地的孩童們,都有一種獨特的靈性,確實更加適合他們就學讀書,不過,陛下,山南道的子民,是您的子民,關中的子民,也是您的子民,既然山南道這邊的教學更好,就應該把它推行到關中,推行到全國去,讓所有的孩子們,都學到這些有用的知識。”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道,“你言之有理,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國子監,乃至咱們以往沿用的整個教育體系,就全部都得改了,九垸縣學的體系裏面,一直到初中,都沒有教超過一千字四書五經裏面的內容,儒家那邊的阻礙,只怕不小啊!”

長孫皇聞言,笑了笑道,“陛下不是命承乾監國了麽,他一向有辦法,陛下,不妨將此事教給他去辦。”

李世民再度點頭道,“說的也是,朕明年便要西巡,路途遙遠,不便帶上你等,內侍監的改革,也一並交由你全權做主吧!”

“陛下出門在外,要注意保重身體才好。”

兩口子暖心的閑聊之中吃完了晚飯,和眾人一起出去歡歌跳舞,自是不提。

次日,坐鎮江陵的李承乾的案頭,便多了一封李世民發過來的文書,看過裏面提及的一些事情之後,李承乾莞爾一笑,根本沒當一回事,下了一道命令給工部,於長安,渭南,各修建十六所教學規模超過萬人的新學校,其余各州縣,按照人口規模,各建學校兩到三所。

建好之後,這些學校,將面向所有持有大唐戶籍的適齡孩童招生,一應學費全免。

看到這個政令,政事堂的幾位還有些懵,房玄齡,溫彥博和唐儉三人很快就找到了李承乾。

直管教育口的唐儉率先開口道,“太子殿下,在長安,渭南,以及關中各州縣,建立那麽多學校,並且免費供孩童讀書,這筆開支可不小,按照關中現在將近六百萬人口還算,適齡讀書的孩童,差不多有近百萬,除建學校以外,每年投入的開支,只怕要數百萬貫。而且,這些適齡孩童,原先有很多,本就是在州縣的學堂裏讀書的,如果新學校學費全免的話,豈不是讓州學,縣學的學生,轉到新學校去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