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

孫享福和楊順水將快船駛到曲江池碼頭的時候,張公瑾已經等在這裏了,他甚至都沒有回府交待一聲,就直接趕了過來,隨同他一同前往高句麗的,就只有他的車夫一人。

“鄒公,這兩人是楊老漢的子侄,一個叫楊明,一個叫楊傑,有他們輪班操船,最多五六日,保準您能到萊州,去到那邊之後,您就先留在身邊聽用吧!”

“五六日就可以到萊州?當真好本事。”

張公瑾用贊許的眼神打量了二人一下又道,“現在軍情緊急,旁的話就不多說了,你就告訴我,你在萊州外海的人馬有多少,戰鬥力如何,老夫要如何聯系他們。”

張公瑾是懂船的人,上了船之後,稍微的感受了一下,就知道這船的犀利之處,現在的情況就是他早一點到高句麗,那邊可以操作的空間就更大一些,是以,也不跟孫享福客氣了。

孫享福想了想,答道,“八百人左右,都是精幹之士,所配的,都是萬石的新式水輪船,共十艘,那種船鄒公之前應該在船廠見過,功能我就不多說了。船上有充足的武器裝備,比之朝廷的戰艦猶勝一籌,在海上,您幾乎可以無視他國水軍,用他們來保證我軍的海上補給和撤離,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海上作戰和陸地上作戰,有著天然之別,艦船和武器先進一些,幾乎就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還沒有大面積向李唐引進各方面技術的倭國和高句麗水軍,在趙龍所帶領的這支船隊面前,就像小孩子面對成年人一般,基本沒有正面硬抗的實力。

而且,這一年多的時間裏,趙龍他們基本都在半島和倭國海域徘徊,對於那邊的海況,有了相當多的了解,等張公瑾跟他們碰頭之後,應該能根據他們自身的優勢,制定很多可行的戰略計劃出來。

“本以為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想不到正明還有驚喜給老夫,能夠保證大軍的補給和撤離,高句麗這一仗就好打的多了。”

聽完了孫享福的介紹,張公瑾頓時信心滿滿,孫享福便急忙讓人取來人筆墨紙,現場給趙龍等人寫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讓他們一切行動聽從張公瑾的指揮就好。

“鄒公,高句麗之事,若有可為,便為之,若不可為,沒必要將自己陷在那邊,您知道的,占領高句麗,還是得出動我大唐的大軍,而大唐內部地多人少,要滿足自身消耗,需得加強勞動生產力,若是能在海上建立起一條高句麗向大唐轉運人口的線路,使原本為高句麗貢獻戰略資源和稅收產出的百姓,為我大唐貢獻戰略資源和稅收產出,彼弱我強,這也是一種勝利。”

“這一點老夫知道,老夫有高德在手,到時候會利用他,將那些無法給戰事出力的婦孺小孩先走海上運往萊州,只留青壯士兵與淵蓋蘇文作戰,如此的話,那些家屬撤離到了大唐的士兵,便再沒有退路了,必定會奮勇殺敵,以期給淵蓋蘇文造成損失,即便最終戰敗,那些高氏的殘兵,也只有投靠我大唐這一條退路,結局你知道的。”

“原來皺公早有謀算,這我就放心了,如此,我便在萊州等地讓人安排接應的事情,對於人口,咱們可是多多益善呐!”

“老夫知道你滿腦子發財計,缺的就是勞力來實現,所以,老夫不會在那邊大造殺孽的,沒什麽別的事,你就先回吧!老夫早一點去高句麗,也能多為你弄些人口回來。”

待得墨跡幹好之後,張公瑾便催促孫享福下船了,孫享福抱拳與之道別後,在岸上目送了快船離開,心中感慨萬分,能上淩煙閣的功臣,果然個個都了不得,張公瑾這份一心為公的心情,就值得人敬佩。

而孫享福之所以這麽在乎高句麗的人口問題,除了因為需求之外,是因為看準了人口就是高句麗的根基,它是這個時代亞洲地區人口僅次於大唐的國度,有民一百多萬戶,從青壯男丁編成的軍隊數量都有五六十萬,就可以看出它的總人口數,至少也是五六百萬以上的規模,大唐即便是將突厥和東北四部囊括其中,也不過是三百萬戶左右,一千幾百萬人口而已,跟他們打消耗戰,很容易傷筋動骨。

還有一個方面,高句麗的人口到了大唐後,完全不會有不適應的地方,首先人種特種就是一樣,再一個,他們早就進入了農耕社會,許多人說的還是漢語,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甚至不輸給大唐漢民百姓,是一種拿過來,直接就可以做生產主力用的優質人口,孫享福當然不想放過。

回到府上之後,孫享福給魏征去了一封信,約他去幸福村做眼鏡,順便跟他談一談山東那邊的事情,他作為山東大部分中小地主的代表,能夠給接受高句麗百姓提供很多幫助,不過,孫享福並不打算讓山東地界的這些世家消耗掉高句麗遷過來的人口,因為那裏離高句麗太近了,百姓們有可能想著逃回。而關中百姓如今正面臨進入工業化的轉型,大量原本開發好的土地需要人來耕種,由熟悉農耕事務的高句麗百姓來補充最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