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2/3頁)

孫享福的這套手段,等於是定價發貨,給熟手工人包工,其實,在農耕社會,織布,做衣服的活計,大多數婦人都會做,現在的制衣作坊差不多有兩千多熟手女工,這些女工做夏衣短打,每人每天可以做十幾件出來,做長袖,長褲或者秋裝,簡單的棉襖,一天也能做出三五件,至於厚實,功能比較多的棉甲,一天就只能一兩件了。

不過孫享福知道,這些東西制作起來其實並沒有多少難度,正常人,或者小孩子,都可以完成其中大部分工序,只需制衣作坊掌握了裁片大小,統籌教會她們制作一些關鍵部位,一個熟手工人帶領著幾個生手,一天做出來的衣服數量就能翻倍。

讓每個熟手制衣工人都回去招募一批人,形成自己的生產班子,把街坊,或者同村鄰裏,都發動起來制作衣物,就像後世南方沿海城市的制衣行業一樣,大訂單來了,制衣廠只需要按規格裁好裁片,掛牌子對外發貨,就有成百上千個個體戶加工班子過來接貨制作,完成之後,交成品領工錢。

這種做多得多的模式,很自由,門檻低,會大大的刺激這些窮怕了的百姓的賺錢欲望,相信,用了這個手段,不需要等到渭南的大工坊建立成功,制衣行業的產能就會先一步提上去。

而將幾十個庫,上百萬畝田地裏產出的棉花,快速的變成老百姓身上穿的衣服,或者軍人身上穿的棉甲,就是孫享福的目的,可別以為在這件事情上制衣作坊會貼工錢什麽的,實際上,他們會大賺一筆。

因為由這些熟手工人帶領的家庭作坊一旦形成,就能快速的將棉質衣物在市場上鋪開銷售,霸占市場,到時候,盈利的錢,足夠補貼制作幾十萬套軍裝的工錢了。

對於這樣的國家大事,石寶一點都不敢怠慢,怕自己望漏什麽,直接就去樓上找了聶三娘說明情況。

然後,孫享福也趁吃飯的這點時間,多指點了聶三娘幾句,類似於刺激大家積極性的方案,最先可以把單價定高一點,發的款式簡單一點,作坊裏面還制作一些能夠幫助工人們高效生產的針線,裁剪閘刀等,總之,就是無限制的擴大制衣生產規模,盡快的清理掉棉花存貨。

相信有了這個策略,關中街面上,今年冬天就很難看的到閑人了。

這還只是孫享富在自己可動用的資源內做的工作,相比於朝廷這次要籌備的所有東西來說,只是一小點。

吃完飯後,他只是短暫的看了一眼老婆和孩子,就匆匆去了政事堂,蕭瑀和馬周,估計都在這裏等了他一上午了。

“諸事繁忙,讓兩位久等了,抱歉,抱歉。”孫享福給兩位在等待中還要不斷翻閱著文稿,處理公務的大忙人抱拳道歉道。

“孫都督諸多職司加身,恐怕也和我等一樣,忙的腳不沾地,客套話就不多說了,我等已經將必須要盡快解決的事情列成了單據,你在方便有建議,或陛下有特別安排的,就逐條的提來,時間不等人,咱們議定之後,就要馬上執行了。”

蕭瑀果然是實幹家,一大把年紀了,幹起事來還雷厲風行,不過,孫享福看到他所列出來的第一條建議,就眉頭一皺,大搖其頭。

“蕭相,既然朝廷諸多大臣都不在京,這個什麽行卷制度,您覺得還有保留的必要?下官以為,讓這些讀書人在入仕之前,就各投門墻,形成派系,對國家是不利的。”

隋朝的科考有個很操蛋的制度,就是參考之人,必須給在朝大臣投卷,只有得到了大臣推薦的讀書人,才能參加考試。

這個制度在當時的好處就是,能夠保證參考者有一定的文學水平,畢竟,隋朝時期的科舉,可不像宋明清時期,是一級一級的考上去的,而更像是在漢朝舉孝廉的制度上加了文學考試這一關。

朝廷的大臣接受考生行卷,給了考生推薦,就相當於是給這個考生做擔保人,在行為品德上,這個擔保人可以對考生有一定約束,即便是考生通過考試做了官也一樣,擔保人與被擔保人之間,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在孫享福看來,這就是一個滋生官場派系的溫床,可偏偏有這麽大漏洞的制度,在當時就形成了,這也是為什麽,五姓七家能夠把持隋朝朝堂的原因之一。

讀書人較多的世家門閥,中獎幾率本就高,而在朝廷沒有靠山的寒門子弟,即便是參考了,而且還天賦異稟,考的比哪些世家子弟好,你也沒有大官做,甚至被排擠出官場,因為少數群體是鬥不過多數群體的。

寒門子弟想要做官,還有一種途徑,投效到世家門下去,他們不說保你平步青雲,官運亨通,至少,讓你能在官場混得下去,不過,那時候你得以世家的利益為最高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