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2/3頁)

孫享福讓長孫沖大量重復善陽的產業,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為,逐漸的,善陽的畜牧業就將會向北,草原的更深處轉移,逐漸以農耕為主的善陽,也會成為大唐北方的中心城市,將城市發展往草原深處發展的同時,它會逐漸轉型。

其實早在孫享福讓長孫沖發展定襄城的時候,他就已經給善陽做了新的定位,北地的宜居城市,教育中心。

未來,這裏可不會只有一座醫學院,農學院肯定也是要建立的,甚至,孫享福還有建立工學院,商學院,由幾所大型的學院,不斷的為北地的發展輸出人才,只保留小部分特色產業,加上這些學院聚攏的人氣,就足以支撐善陽的經濟了。

定襄舊城區的百姓非常密集,因為即便是頡利鼎盛時期,也沒有在這座城裏聚集超過三十多萬人的習慣,這些牧民百姓身上大多穿著李世民在閱兵儀式上送出的夏衣,見長孫沖帶著人從街道上走過,很多人都舉起了自己制作的奶酒,或者烤好的羊肉供他食用。

此前,長孫沖可是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在自家用過飯,他,以及他從家裏帶過來的那些侍衛和仆人,都習慣了這種吃百家飯的滋味,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加深他們跟牧民百姓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讓他們將一些漢人的烹調技術,高效的生活技能傳播給牧民百姓。

現在,這些牧民煮羊頭吃,都已經能夠準確的放適量的鹹魚豆醬了,而且,還會用陶鍋,或者鐵鍋,蒸煮很多美味的素食來食用,像面片湯這樣漢人才會鼓搗的東西,現在也成為了他們餐桌上的日常飲食。

再有像奶茶,奶酒,奶皮子,他們也都會做,今後,等奶制品產業在北地注定會更加發達,定襄城的工坊,就會向所有奶農收奶,制作奶粉,奶糖,這也是定襄的特色產業之一。

來到了當地,就要吃當地的食物,感受當地的文化,在善陽,漢人,和半胡人的風俗習氣占主流,到了定襄,就是全胡人了,李世民在衙署和大臣們坐下來之後,就讓長孫沖給諸多有資格與他一起吃飯的大臣們上了馬奶酒,烤牛羊肉等。

“陛下,北地發展有序,未來必將成為我大唐的財稅重地,臣建議,擴大今年關中的取士規模,為北地治理,提供更多的人才。”

房玄齡的眼光很犀利,看的也很長遠,在善陽,他就看出了一些問題,定襄的問題,則是更為嚴重。

孫享福為了推行文化宣傳,不得不啟用大批量的王氏子弟為官,有他親自在善陽狠抓錢糧軍,倒不會出現什麽問題,可一旦他離開了,後繼者,卻未必能做到像他這樣。

比如褚遂良,他的智慧倒是有,但卻沒有跟王氏扳手腕的實力,事實上,整個大唐,除了皇帝以外,也就孫享福敢跟這些龐大的世家扳手腕對著幹,而且,通常使用的還是巧力,計謀。

那麽,一旦孫享福卸任,善陽就很可能會變成一個王家說了算的城池,這對朝廷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而長孫沖在定襄,則更像是一個光杆司令一般,完全是依靠他不斷努力樹立起來的個人形象,以民心自覺的方式在治理這座城池,這可不是什麽長治久安之法,一旦長孫沖被調離,這座城池,很快就會亂起來。

“房相言之有理,臣附議。

陛下,長治久安,必須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定襄的發展,現在全靠著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長孫沖的信任,而產生的一股沖勁。

這股沖勁很難得,但肯定會有過去的時候,咱們應該趁這股勁頭沒有過去之前,給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這裏不會因為一些原因,再度變的混亂。

所以,大量的派官,把民政,律法,文教,各方面都管起來,很有必要。

另外,臣對朝廷今科取士,也有一些建議。”

房玄齡指出了定襄城的一些問題,卻是與孫享福心中所想相合,他作為安北大都督,定襄刺史的上級主管,其實更應該考慮這些問題。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就剛才他在新城工地巡視的那一會,看到勞作的百姓們看長孫沖的眼神,他就有了一些反思,關鍵點卻是被房玄齡點了出來,大唐不能讓一個地方完全靠人治,這樣很危險,因為人治充滿不確定性,一旦有挑事者刺殺長孫沖,這裏瞬間就亂了。這可是一座未來人口將超過三十五萬的大城池,一旦亂起來,就不是小事情。

“有何建議,正明可以直說。”

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孫享福想了想,才道,“其實很簡單,咱們北地,不需要哪些只會掉書袋子的官員,治理北地的方法,與治理關內漢民城池也不一樣,朝廷應該根據當地需求來取士。

臣以為,文化好的人,未必就會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