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見韋李(第2/2頁)

八石谷的產量是他對這種稻子的最低要求,北宋時期,占城稻種就有畝產四石多大米的記錄,而八石谷,也不過是能碾出五石多大米而已,因為除去谷殼和不必要的水份,一斤谷也就出七兩多一點大米而已,他一個後世來的農科研究生,要是成績只比人家北宋年間的一個普通農民高那麽一點點,那就太丟面子了。

劉士利知道自己密衛的身份恐怕已經被孫享福知曉,便也不再忌諱,對於嶺南的許多問題,只要不懂的,便開口問,這些東西都不涉及孫享福的核心利益,孫享福有問必答,很快,當劉士利把孫享福知道的情況都了解的差不多以後,馬隊便進了城。

“韋大人和李大人可安好。”

看著床榻上頭上纏著白布,處於半昏睡狀態的韋叔諧和李公淹,孫享福朝李淳風問道。

“都下船了,還吐的稀裏嘩啦,此症非藥物可解,須得等他們自己緩過來。”李淳風有些無奈道。

對於很少坐船的北方人來說,乘坐這個時期的海船,簡直是等於受刑,可不是什麽船都是像幸福號這樣平穩的,弧形底船和平底船在海上的顛簸尤其劇烈,就是像把人在鍋裏顛鍋翻炒一般。

而且,南方的濕熱氣候對於北方人來說也是一種折磨,那種渾身出水的感覺很不好,會加深他們暈船時的惡心反胃症狀。

“取姜片來讓所有暈船的人含在嘴裏。”

孫享福在後世見過很多暈車暈船的人用這種辦法,貌似有些效果,除此之外,他還將自己弄出來的花露水往兩人的太陽穴上抹了一些,讓他們感覺頭腦清涼了一些。

果然,半個時辰後,兩人的症狀都有些緩解了,看到瘦的快脫了相的二人,孫享福又讓馮盎府中的人取了荔枝糖讓他們含在嘴裏補充糖份,直到夜晚,二人才能稍微正常一些,便請孫享福到房中說話。

“嗨,走一趟嶺南,老夫這條命都去了大半矣。”

一番見禮之後,韋叔諧率先抱怨道,一旁的李公淹也是深有同感。

“兩位大人遠來辛苦了,北人暈船乃是正常現象,歇息兩日,便能大好。”

孫享福笑著安慰了一句,便見韋叔諧屏退了左右侍衛,房中只余他與李公淹和孫享福三人。

“正明來此已有數月,可查實有情況?”

“越公並無反心,而且,配合朝廷完成了對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的打擊,其心可明,亦上表願遣子往長安為官,嫡子智戴文武雙全,當往。”孫享福很正式的向二人答道。

“嗯,此事當無疑問,正明覺得,嶺南之地,可否能如同中原,對百姓登記造冊,收繳田地人頭稅?”韋叔諧點了點頭又道。

李唐對嶺南之地的管理一直較為寬松,只要不造反,不給中原地區添亂就行,之前所有的行政軍事大權就全部掌握在馮盎手中,而自從馮盎上表向李唐稱臣以後,這還是第一次有朝廷派欽差大臣持節來嶺南。

如今,總總事情讓李世民意識到了嶺南的重要性,他派兩位大臣來,就是想徹底的將嶺南管起來了。

“登記造冊或可,收稅恐怕還要暫緩,嶺南之地除了各州州城周邊百裏之內,大多數地方還都是由部落首領統治的村寨,即便是越公有大酋長的身份,也管不到很細,兩位大人還需循序漸進,凡事與越公多商議為好。”

孫享福之所以能在嶺南之地諸事順暢,是因為他幫嶺南之地的百姓醫治好了大肚症,大家把他當恩人看待,而孫享福自己身上,也沒有什麽官僚主義的做派,很平易近人。

所以,對於這些名字都只是用一個奇怪的喊聲代替的獠人和夷人,能做到登記造冊,就已經很難了。但若是突然給他們套上一些朝廷的規矩,恐怕根本執行不下去。

首先,部落的統領就不會同意白白的將自己部落的產出交給朝廷,畢竟,他們的生活也很艱難,而那些獠人和夷人,往往對自己的部落首領是盲從的,就像馮盎需要召集壯丁做什麽事情的時候,他部落裏的人基本都是不問原因,讓他們幹什麽,他們就幹什麽。

而這些部落的首領很少有學習中原文化的,你跟他們講封建君臣那一套,他們根本聽不懂,想要他們無條件服從漢人,幾乎不可能。

“那此事便從長計議,還有一事,陛下和滿朝大臣都有疑惑,卻是需要我等親自驗證,正明密奏中所言,畝產八石的稻谷,是否屬實?”李公淹明顯沒有韋叔諧那麽耐得住性子,等孫享福說完話,便接話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