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1章 輸不起(第2/3頁)

張耳深以為然:“黑賊滅我之心不死,六國是時候放下偏見,一致對敵了,胡亥雖亡,然暴秦未滅,反較以往更強!”

“然也。”

趙國客卿蒯徹附議道:“一韓、魏、齊、楚、燕、趙以從親,以畔秦。令天下之將相會於洹水之上,通質,刳白馬而盟,不然,黑夫已據攝政之位,待其廓清關中,必效昔日秦王,出函谷以害山東矣。”

策士的身份本就是多變的,橫不離縱,縱不離橫,全視天下形勢強弱而定,蒯徹這會扮演的,卻是力主合縱的蘇秦了。

但李左車卻拆了自家客卿的台:“六國再度合縱,一致對敵強秦,可也,但若欲引匈奴入塞,恕趙人恥於與胡虜為伍!”

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燕趙秦三國邊於匈奴,邊境之民常苦其為害,皆與之為敵,從未有哪一國為了進攻鄰國,而引匈奴入寇,這已成了一種默契,直到燕代將亡時,才被走投無路的燕國太傅鞠武打破。

而李左車是李牧的嫡親孫子,他大父便是在雁門對抗匈奴時一舉成名的,而李左車隱匿在代北,當秦北逐匈奴時,亦壯其氣,也佩服黑夫為大父李牧設祠悼念的舉動。

眼下要李左車與匈奴人結盟,怎麽可能,若使匈奴再度坐大,最先受苦的,不還是他們趙人麽!

但國土偏南的魏國人就有些難以理解了,大言不慚地說道:“吾等邀匈奴一同對付暴秦,這與趙國軍中征樓煩人為騎,有何不同?”

他見李左車軍中,就有不少頭戴皮帽,長相奇異的婁煩騎士,都是胡人,既然可以利用婁煩,為何不能利用匈奴呢?

李左車彬彬有禮,嘴上卻絲毫不落下風:“敢問魏相,家養的犬與野外的狼,能一概而論?”

總之,趙國人的意見擺在這了:合縱可以,但絕不同意將匈奴也拉進來。

張耳還欲勸說,作為在場眾人的主心骨,項籍的聲音卻響了起來。

“廣武君之言,籍深以為然!”

“六國之仇,不必籍匈奴之力,惹天下人嗤笑,而當靠吾等自己來報償!”

既然聯軍裏最強大的楚、趙主帥都不同意與匈奴結盟,那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反正匈奴那邊似乎也沒什麽誠意,至今仍在上郡邊緣遊弋,並無舉族南下的打算。

項梁心中嘆了口氣,他明白,將強大新秦國絞殺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匈奴人本就只想趁火打劫,既然六國不願盟誓,冒頓自不會全力相助。

“那現在的問題是,諸侯留在西河對敵,還是退回去?”

接下來是持續的爭論,三國的主事者尚未說話,其下的各路小帥都尉、軍師策士便各抒己見,他們也把握機會,卯足全力……或大吼大叫、或高聲咒罵、或曉之以理、或語帶玩笑。

楚、趙、魏各自掌握的情報被分享出來。

趙國方面說,偵察到黑夫軍一部兩三萬人,正沿洛水北上,似是韓信的部隊,看上去是要去上郡的,而趙軍忙於進攻太原,這邊卻連少梁山負隅頑抗的秦軍殘部都未能解決。

魏國方面也稟報,風陵渡對岸的斥候,發現也有一支三四萬人的大軍,沿著馳道向東行進,進入魏軍久攻不下的桃林之塞,桃林塞的秦人守卒稍作猶豫後,開城迎東門豹進入,想來抵達函谷關,威脅三川郡,只是時間問題……

而楚國方面則坦言,黑夫主力十余萬大軍,已離開了高陵,向東進發至櫟陽一帶,兵日漸向西河靠近。

最終得出結論,看來黑夫是想搞一出三方鉗擊,與六國在西河決戰了!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希望暫時撤退,畢竟西河已被六國,尤其是楚軍禍害得一片狼藉,當地人抵抗不絕,大軍在此失了人和,不是決戰的好地方。

陳馀見聯合匈奴無望,遂力主暫時撤兵,更指出:眼下聯軍在西河,除了以戰養戰外,吃喝全靠河東郡提供,已難以為繼,不妨暫退,讓疲累的軍隊得到休整。黑夫急於廓清關中,暫時不會東進,待各國休養一個冬天,再度發動舉國之兵,湊齊數十萬大軍,再合力伐秦不遲。

這個人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但項籍卻拍案道:

“不戰於秦地,難道要讓黑夫兵臨諸侯都邑之下,才匆匆拼死不成?”

他站起身來,掃視眾人:“諸將戮力而攻秦,卻聽聞黑夫入關,遂久留西河不行。趙魏之王埽境內而專屬於汝等,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何不在此與黑夫決一死戰!?”

張耳提醒項籍:“上柱國,在西河決戰,吾等輸不起……”

尤其是楚軍,距離家鄉最遠,一旦敗北,幾無歸還可能。

但就是這種逼到絕境的氣魄,才讓項籍打贏了鴻溝之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