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最高層次的政治博弈!

最合適的掛帥人選,自然非蕭逸莫屬了,出道二十多年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指揮大軍作戰的經驗極為豐富,應付眼前的危局綽綽有余!

最不適合掛帥的人選,同樣也是蕭逸,權傾天下,功高震主,如果讓他再立下新的戰功,實力進一步增強,誰還能制約住蕭氏呢?

曹丕思前想後,還是希望派一位宗族將領出征,牢牢掌控住兵權,以此來制約蕭氏、士族兩大集團,確保大魏江山永固,可是派誰為好呢?

第一代宗族將領裏面,曹仁、夏侯惇、夏侯淵都已經作古了,只剩下一個曹洪,因為當初站錯了隊,大魏建國之後倍受冷遇,僅封一個有職無權的征東將軍,以至於抑郁成疾,據說病的連床都下不來了。

就算曹丕肯放下成見,重新起用這位族叔大人,只怕曹洪也無力征戰沙場了,至於二代宗族將領裏面嗎,可托重任者甚少啊!

“文烈、子丹兩位將軍,蜀漢犯我疆土,前方戰局吃緊,對此你們有何看法啊?”

曹丕的目光落在了曹休、曹真兩人身上,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驃騎將軍,其地位等同三公,領兵出征也是責無旁貸的。

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不僅是宗族將領,還很早就投靠自己了,幫著爭奪世子之位、繼位大魏王、又篡漢稱帝,政治上非常可靠,至於兩人的能力嗎……

“如今國家有難,為將者責無旁貸,臣等願為陛下赴死,統兵出征荊州,與關羽決一死戰!”

曹休、曹真對視一眼,雙雙下跪請令出征,言語中卻有一股悲壯之意,因為他們有出征的勇氣、有赴死的決心,卻沒有獲勝的把握!

在二代宗族將領裏面,他們的確是佼佼者,曹操活著的時候,也費了不少心血培養二人,想著留給兒子保駕護航之用,可是效果並不理想。

在曹營諸將裏面,曹休、曹真只能勉強算是二流將軍,戰功沒立下幾件,敗仗倒是吃了不少,尤其是建安九年的荊州爭奪戰,數次慘敗於劉備軍之手,折損了大量的兵馬!

要不是曹操有意袒護,兩人早就按照軍法斬首了,死罪得免,活罪難逃,兩人受罰當了幾個月馬夫,天天煮馬料、掃馬糞,幾乎成為軍中笑柄了。

大魏建國之後,曹丕大力提拔宗族將領,曹休加封大將軍,曹真加封驃騎將軍,以此制約蕭逸在軍中的影響力,那知道適得其反,此事引起了很多將領的不滿,暗中譏諷二人為:裙帶將軍、馬夫將軍!

曹丕也落個‘不辨賢愚,用人為親’的壞名聲,非但沒能控制住軍隊,反而讓異姓將領們更加離心離德,也更加傾向於蕭氏了。

曹休、曹真也想改變這種局面,可惜遲遲無法成功,不是二人不夠努力,也不是二人貪生怕死,或者沒有進取心,而是有一些東西非人力可以改變的。

簡單來說,將領或許可以培養,帥才只能是天生的,智慧、勇敢、狠辣、機敏、魄力……各種品質缺一不可,故而歷史長河之中,真正的帥才屈指可數:白起、王翦、韓信僅此而已,衛青、霍去病都難以位列其中!

將、帥的區別在於,前者受人驅使,只能沖鋒陷陣;後者則獨當一面,號令百萬雄兵,且有克敵滅國之功!

曹休、曹真心中清楚,雖然他們的官爵很高,可是在軍中威望不足,根本無法號令那些驕兵悍將,再對上諸葛亮、關雲長這般厲害的對手,別說沙場獲勝了,能活著逃回來就不錯了。

“兩位將軍忠勇可佳,不虧是朕的股肱之臣,很好、很好!”

曹丕笑著稱贊二人,心中卻是一片苦澀,也打消了派他們出征的打算,這是大魏開國第一戰,絕對不能打敗的,更不能敗在宗族將領手中!

另外嗎,曹休、曹真好歹是將才,留著還能牽制一下蕭逸,如果不幸戰死沙場的話,自己就更無可用之人了,那對曹家極為不利!

這可就難辦了,宗族將領或是老病纏身、或是能力不足,沒有一個挑得起重擔的,又靠誰來掛帥出征呢,難道非得上門求那個人嗎?

“老臣鬥膽啟奏陛下,眼前這種危機局面,恐怕只有太師大人出馬,才能夠轉危為安了。

太祖武皇帝臨終說過:太師是我大魏的周公、霍光,有擎天護駕之責任,如今邦國有了危難,陛下派太師大人出征,於公來說合情合理,於私亦是遵循孝道!

如果陛下不便下旨,老臣願意前往無愁侯府,好言安撫,化解矛盾,太師亦是深明大義之人,一定會為國家披掛上陣的,如此外患可解,內憂可除,陛下才能穩坐龍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