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六)

面對天災人禍之時,有位大貪官說過一句名言:‘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麽民’,這話聽起來讓人怒不可遏,可細想又有一定道理,是現實無奈的鐵道理!

就以大漢王朝為例,國家政權呈金字塔結構:皇帝(有名無權)--執政者(曹操、蕭逸)--朝廷文武--封疆大吏--地方官吏--平民百姓!

政令自上向下、層層傳達,賦稅自下向上、層層遞交,只有政令通暢了,國家才能正常運轉,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國家機器就會崩潰了!

連戰征戰,國庫空虛,朝廷一年多沒發俸祿了,曹操、蕭逸這些頂級權貴們,有封地、有莊園、有藏寶庫,就算一百年不發俸祿,對生活也沒啥影響,可底層官吏就不行了。

小官小吏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要吃喝穿戴,全靠微薄的俸祿過活,如今朝廷拖欠了俸祿,就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路。

官吏們缺吃少喝、老婆孩子嗷嗷待哺,自然會怨恨上朝廷,對於下達的政令,或是消極怠工、或是陽奉陰違,國家機器也就無法運轉了。

生存是人類的本能,官吏們為了口中食、身上衣,為了養活父母妻兒,只能自己想辦法了,而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壓榨最底層的百姓,也就是貪汙腐敗!

貪欲之河一旦決堤,就再也封堵不住了,朝廷拖欠官吏十石祿米,他們就會貪汙一百石、一千石……百姓們受到的壓迫,也就十倍、百倍的增加了,這才有苛政猛於虎、官吏狠如狼的說法!

因此上,蕭逸弄到錢糧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發放俸祿,讓官吏們吃飽穿暖、堵住貪欲之河,讓國家機器運轉起來,才能救濟最底層的百姓!

當然了,人的貪欲是無盡的,就算給官員們發放俸祿,也難免他們貪汙受賄、魚肉百姓,可俸祿還是要先發的,因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不忠則殺之有名矣!

拖欠俸祿,饑寒交迫,致使官員貪汙受賄,於國法難容、於情理可通,想殺貪官也舉不起刀!

相反的,俸祿全部發放了,官員仍然貪汙受賄,那就抓一個、殺一個,殺的理直氣壯,誰求情也沒用了。

商人們辦事效率很快,晚上答應的事情,第二天就把錢糧送來了,車輛在太倉前排起了長龍,空虛一年多的國庫,終於又有了點底氣……

至於商人們捐獻的住宅、田地、牲畜,則移交給地方官府,用來救濟百姓之用了,開發礦山需要大量人力,就要招募很多工匠、民夫,又解決很多人吃飯問題。

“太倉發放俸祿了,大家快去領祿米呀!”

“大司馬神通廣大,一夜之間就弄到了錢糧,果然是治世之能臣!”

“蕭郎是殺神轉世,又不是財神轉世,如何弄到許多錢糧,莫非其中有詐嗎?”

………………

有了錢糧好當家,蕭逸安排好人手,給文武官員發放俸祿,而且從大官到小吏、從中央到地方,一次性補發幹凈,絕不拖欠任何人!

消息傳開之後,朝廷上下頓時轟動了,尤其是貧困的底層官吏,連忙帶著家人、趕著牛車來領俸祿了。

高級官員也來了不少,他們不至於揭不開鍋,卻不相信發俸祿的消息,認為又是蕭逸的詐術,想以此來穩定人心,故而也坐著車馬來了,看看是否真有錢糧?

如果真有錢糧,就把俸祿全領出來,誰會跟錢糧過不去呀,何況他們領出來一分、國庫就空虛一分,用來救濟災民的就少一分,曹操、蕭逸的麻煩就多一分!

如果沒有錢糧嗎,他們就借機把事鬧大,蠱惑官員們討伐蕭逸、曹操,最好把二人鬧下了台,就能趁機奪權了,孔融、祖弼就是代表人物!

幾次血腥鎮壓下來,忠漢勢力元氣大傷,也沒了武力反抗的勇氣,只好暗中四處拆台了,中原各地民變四起、鬧得沸沸揚揚,這些人可是推波助瀾呢……

大臣們向君主效忠,君主給大臣們俸祿,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夏、商、周三代時期,俸祿以食邑為主體,既君主把土地分封給諸侯、大夫、士卿,土地上的收獲就是俸祿了。

到了戰國後期,奴隸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確立,賦稅、俸祿制度也發生了變化,國家收回土地管理權,直接給官員們發放谷祿,也就是給糧食!

按照漢家制度:三公每月俸祿350斛粟米,(1斛=1石=120斤),一年就是4200石,另有部分絲綢、皮毛、藥材之類賞賜!

九卿一年俸祿2160石,州牧一年俸祿1800石,郡太守一年俸祿1400石……而後逐級遞減,縣令五百石,縣丞、縣尉四百石,最底層的小吏不足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