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骨肉相殘!

骨肉台--位於鄴城以西十五裏,一處風景秀麗的土坡上,台高一丈八尺,分成上下三級,整體呈正方形,周長三十六丈,裏面黃土夯築,外鋪青色石板,周圍編插五色旌旗,顯得威武而華麗!

不過嗎,事出倉促,毫無準備,人員、材料、時間……全都不夠用,只好日夜趕工,能省就省,質量自然差一些了,外表華麗,內心糟粕,只要來一場大風雨,此台必然坍塌掉,就像袁氏兄弟的骨肉情,經不住任何考驗的!

建安五年-十月初三,青龍當值,黃道吉日,乃是袁氏兄弟相約見面,化解彼此誤會的日子,河北集團的興衰存亡,也將在今天決定了!

上午辰時,審配、郭圖帶著一眾文武官員,率先來到了骨肉台,隨行的還有門閥家主、地方豪強,以及護衛、樂隊、女技、廚師……浩浩蕩蕩,數千人之多!

今日之會,目的有二:一是,調解誤會、化解矛盾,讓袁氏兄弟和睦相處,共同振興河北集團;二是曹軍全線撤退,成功守住了鄴城,特此大宴一番,也好鼓舞軍民士氣!

人們迅速行動起來了,烹制美食、搬取美酒,排擺桌案、準備宴會……又取出大量的蜀錦,環繞高台四周,裝飾的花團錦簇一般!

在高台正中央,搭有一座白色靈棚,擺著先大將軍-袁紹的靈位,前面三牲大貢,周圍香燭繚繞,還有一隊吹鼓手,演奏哀樂,催人淚下!

這是河北文武的建議,希望袁潭、袁尚兄弟二人,看在亡父的面子上,不要手足相殘了,而是齊心合力、共保基業!

不過嗎,他們顯然白費心了,袁紹活著的時候,都沒能化解兒子們的矛盾,如今變成一塊小木牌,又有什麽作用呢,為了爭奪繼承權,‘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故事,可是層出不窮的!

“嗒!--嗒!嗒!”

………………

辰時一刻,袁煕、蹋頓、軻比能率先出現了,隨行有數千烏丸、鮮卑騎兵,皆是鐵蹄彎刀,彪悍無比,他們是此會中間人,負責調解矛盾,以及保衛事務,免得有不愉快之事發生!

異族鐵騎,踐踏河北,看到這一幕之後,不少人暗暗垂淚,袁家四世三公,號稱‘天下第一門閥’,威名響徹了九州,如今自己的家務事,竟要異族人出面調解,袁家列祖列宗有知,恐怕要含淚九泉了!

尤其烏丸、鮮卑、遼東人馬南下,名為出兵助陣,實則趁火打劫,他們來到鄴城之後,燒殺劫掠,無惡不作,禍害了無數的百姓,也引起了極大的憤恨!

許多人舉家南逃,寧可投奔曹營,也不留在河北了,袁氏幾代人積累的威望,已經敗壞殆盡了!

“我等拜見二公子--居中調停,功德無量,河北能否安定,皆賴今日之會矣!”

“嘎嘎!--諸位大人言重了,我也是袁氏子孫,調解兄弟之間矛盾,乃是責無旁貸之事,何談‘功德’二字,維願兄弟齊心、共保基業!”

袁煕身穿紫袍,面擦脂粉,打扮的頗為‘俊美’,不斷與眾人打招呼,顯得很是隨和,就是聲音尖銳了一些,讓人聽著很不舒服!

蹋頓三十多歲,身高八尺,體壯如牛,披著牛皮鎧甲,提一對鑌鐵狼牙棒,皆有鵝卵粗細,各重三十二斤,行走之間,顧盼生威!

軻比能略長一些,濃眉大眼,高鼻闊口,面色猶如青蟹蓋,還帶著一雙金耳環,身穿熟銅鎧甲,腰佩巨型彎刀,也是威風凜凜之態!

二人尋了桌案坐下,大吃大喝,狼吞虎咽,有時低聲交談幾句,發出陰冷的笑容,看向一眾河北文武的目光,就像兩條草原惡狼,盯著一群肥碩的綿羊,口水橫流,躍躍欲試!

還有千余名烏丸、鮮卑勇士,刀出鞘,弓上弦,布防在高台四周,嚴密監視著動靜,隨行而來的袁軍將士,反而排擠到外圍去了!

讓人有些疑惑的是,聯軍重要人物之一,遼東世子-公孫康,始終沒有露面,他是不願趟這次渾水,或是另有安排呢?

“嗒--嗒嗒!”

………………

辰時二刻,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中,大公子-袁潭的身影出現了,內穿掩心甲,外罩素白袍,頭裹白麻布,一副孝子賢孫的裝束,身旁豎一面大旗:‘掛孝討賊,重振家邦!’

按照會議約定,為了避免沖突,雙方只帶三百護衛,不許穿盔甲,不許帶弓箭,只能佩戴短刀,可是袁潭的護衛們,起碼有七八百人,皆是身披重甲,背負弓弩,手持巨戟、長槍,一副上陣廝殺之狀!

另外嗎,心腹大將-岑壁,統領五千人馬,就埋伏在三十裏外,一旦有情況發生,隨時沖過來支援,辛評、辛毗兄弟留守大營,指揮數萬青州人馬,也做好了戰鬥準備!

隊伍來到近前,袁潭沒急著登台,而是派出一隊護衛,內外仔細查看一番,確定除了烏丸、鮮卑人馬,再無別的伏兵之後,這才翻身下馬,與一眾文武官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