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一統(第2/20頁)

非唯如此,楊堅還從實際行動上展現了友好的姿態——該年四月,南陳郢州城主張子譏遣使請降,而楊堅的態度是,不納,理由是,(兩國)和好。

公元584年,楊堅的謙卑態度一如既往。

該年八月,又有一個陳朝將領名曰夏侯苗的請降,結果,楊堅的態度還是那兩個字——不納,而原因?一如既往,(兩國)友好。

這一年,楊堅派遣名士薛道衡出使陳朝,在出使之前,楊堅給薛道衡傳達了此行的意旨——朕且含養,置之度外,勿以言辭相折,識朕意焉。

在中國古代,使者出使他國,講究的向來是“不辱使命”,換句話說,丟什麽,不能丟面子,以此,使者會想盡各種辦法,要在言辭上給自己的國主討到些便宜。戰國末年趙國的名相藺相如,他之所以發跡,就是因為在這樣的外交場合能夠為自己的君王掙份臉,其中的經典案例,莫過於澠池之會,《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對此有極為傳神的描寫,大家不妨一觀。

然而,楊堅此次的態度,卻幾乎是一反常態,非但不要面子,而且,還交待薛道衡“勿以言辭相折”——這葫蘆裏賣的又是什麽藥呢?

楊堅屢屢打出和好牌,但是,似乎陳叔寶卻並不給面子,陳朝侵犯隋朝的情況屢有發生,公元585年,湛文徹就率軍攻打了和州。楊堅的態度,則是“不退縮,不反擊”,陳朝來攻,隋朝就迎擊,但迎擊之後,就停止行動。

陳朝還屢屢派遣間諜去隋朝刺探情報,而楊堅的態度則是,“偵察,擒獲,送返”,不但送返,還好酒好肉招待著,臨走前還送衣送馬。

如此種種,楊堅到底在玩什麽花樣呢?

最初的時候,楊堅當然是出於內外兩方面考慮,內,考慮到隋朝初建未幾,還須鞏固邦基,外,則有強敵突厥壓境,先要騰出手來應付北線(我們以後會談到)。所以,此時,楊堅的策略,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綏靖。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北線的突厥被隋朝的離間之計搞得四分五裂,壓力不復存在,而隨著隋文帝勵精圖治,隋朝的政治經濟,也都有了蓬勃的發展,到了此時,楊堅依然在示弱,他的策略,就需要換兩個字——驕敵。

楊堅之所以要小心翼翼的祭出“驕敵”之計,是因為,“北強南弱”雖然已成定局,但是,歷史無數次證明,優勢並非等於勝勢。

最直接的例子,莫過於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淝水之戰。當時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已經統一了北方,兵勢強盛,而南方的東晉建國未幾,偏安一隅,實力遠遜前秦,然而,淝水一戰,“北強南弱”卻就此作古,前秦元氣大傷,很快滅亡,而初時淒淒慘慘的東晉,卻因此而站穩了腳跟。

血的教訓寫在歷史書上,楊堅不想重蹈覆轍,他認為,要想擊敗一個對手,最好的辦法,是讓這個對手自己滅亡自己,這就是他“驕敵”之計的核心。

楊堅能達到目的嗎?要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必須是陳叔寶本人了。

典型昏君

陳朝是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從陳霸先,到陳蒨,再到陳頊,他們都時刻不忘這一點,時刻勵精圖治,以求進取。然而,陳叔寶同志,卻並沒有經歷過艱難的創業期,所以,對於國家的危難,他也沒有切膚的體會,而隨著楊堅一而再再而三的示弱,他膨脹了,瘋狂了,要毀滅了。

公元584年,在薛道衡出使陳朝後,陳叔寶得意之余,開啟了他的亡國之旅,第一步——大興土木:

是歲,上於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間,其窗、牖、壁帶、縣楣、欄、檻皆以沈、檀為之,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有寶床、寶帳,其服玩瑰麗,近古所未有。每微風暫至,香聞數裏。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雜植奇花異卉。

然後就是第二步——聲色犬馬。

陳叔寶有很多的寵妃,有名有姓比較知名的如下幾位——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並復道交相往來。又有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脩容,並有寵,叠遊其上。

陳叔寶對政事毫無興趣,但也得承認,他的興趣也談不上粗俗,這麽說吧,他是個文藝青年,文學發燒友。為了探討文學,陳叔寶甚至還讓宮女中有文學才華的充當“女學士”;而他的宰相江總同志,則是不管政事,每天跟孔範、王瑳等文士十余人,跟皇帝在後花園遊玩,高興了便要吟詩作賦。而且,在探討文學的過程中,陳叔寶同志是充分發揚了“民主精神”的,從不以大欺小,以上淩下,一切本著“好就好,不好就要批評”的原則,嚴格淬煉自己的文學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