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

交戰兩次,各有勝負。

昨日程咬金所部前鋒騎兵在城外中了楊萬春的伏擊,本是一場驚險之極的危難,幸好程咬金是有經驗的老將,遇襲後臨危不亂,從容調度,這才挽回敗局,反敗為勝,楊萬春在程咬金手下不大不小吃了點虧,安市城守軍以陣亡七千余人的代價,狠狠交了一次學費。

今日攻城,原本唐軍占盡優勢,誰知城中忽然殺出五千敵軍,一通詭譎莫測的沖殺過後,兩千余投雷手幾乎傷亡殆盡,而敵軍卻只付出了一千余人的代價,這一次輪到唐軍給楊萬春交了一次學費。

發生了這麽一樁變故,攻城自然停止了,唐軍將士們開始收集城墻下的袍澤屍首,沉默無言地擡回中軍。

李世民快氣炸了,攻城第一戰竟然打出這麽個結果,明明手握震天雷利器,卻被突然殺出城外的敵軍鉆了個空子,將他的兩千余投雷手殺了個精光,看著一具具屍首從自己面前緩緩擡過,李世民只覺得胸腔中一股逆血上湧,在胸中翻滾不休。

“楊萬春,朕誓將你碎剮之!”李世民咬著牙狠狠地道。

不得不承認,攻城第一戰唐軍敗了,莫名其妙吃了個大虧,君臣臉色難看,憤懣難平,恨不得馬上攻破城池,來個屠城十日,裏面無論守軍還是平民,全部殺個幹凈。

不過無論君臣心中如何痛恨楊萬春,有一個事實卻是必須要承認的,那就是楊萬春這個人果然是高句麗國中的不世梟雄,經營安市城十多年,竟將這座城池經營得鐵桶一般,無論是城墻的堅固還是麾下部將的作戰素質,都可以稱得上是當世精銳,而楊萬春此人之帥才,就算拿到大唐朝堂裏,也是數一數二的驍勇多謀之將,足可獨當一面。

鳴金收兵,經過大半天的攻城,將士們已疲累不堪,大軍有秩序地緩緩往大營內走去,李世民與眾將走在中間。

“這個楊萬春……可恨他竟不是我大唐臣子,可惜了!”李世民騎在馬上喃喃自語,親身經歷過楊萬春的厲害後,情緒平復下來的李世民心中漸生惜才之心,若是有可能的話,活擒此人誘使其歸降,那該多好……

可惜,李世民深知楊萬春這種人的性格,他是不可能歸降的,當初泉蓋蘇文篡位,楊萬春都敢公然反對他,更何況李世民這個異國的皇帝,楊萬春這種人桀驁不馴,自負甚高,麾下的十二萬精兵便是他的底氣,這種人全天下誰都不服,在他眼裏,誰都不配當皇帝,除了他自己。

這樣的人就算真的歸降大唐,試問李世民敢用他嗎?

……

大軍回營,君臣入帥帳。

今日小敗,大家的心情都不太好,李世民陰沉著一張臉,滿腹怒火不知如何發泄,帥帳內的人不少,但今日之戰全是李世民親自指揮的,與諸將無關,李世民縱想找個人撒氣,也沒有理由撒在諸將身上。

“傳令大軍今日休整準備,明日再攻城!”李世民第一句話便下了這道命令。

帳內諸將不由皺了皺眉。

這道命令下得有點不合適,就算不提敵軍騎兵出城一事,單只說攻城之戰,從今日攻城的實際效果來看,顯然是比較失敗的,尤其是被唐軍視為利器的震天雷發揮的效果也極其有限,這種情勢下,君臣更應該暫時休整,然後反省教訓,總結經驗,重新商議出新的攻城方法後再圖一戰,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陛下,明日繼續攻城,臣以為不妥。”李績當先站出來反對。

李世民神情冷漠地道:“有何不妥?”

“今日我王師攻城顯然並無效果,如此咱們應該重新商議制定新的攻城之法,若明日仍按照今日的方法攻城,臣以為結果不會有任何改變,反而白白犧牲了咱們的將士……”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懋功所言,朕何嘗不知,可是如今咱們在高句麗的國境內,早一日攻下安市城,整個大局方能盤活,安市城晚一日被攻克,咱們便多了一分危機,莫忘了高句麗的大莫支離泉蓋蘇文虎視眈眈,或許此時他正在調兵遣將,安市城若遲遲不克,我王師恐有腹背受敵之大禍……”

程咬金和牛進達聞言不由暗暗點頭。

很好,至少陛下也看出了東征大軍暗藏的危機,大唐軍隊要對付的不僅僅是楊萬春一人,而是整個高句麗國家。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終究是兩頭難以取舍,冒進攻城沒有效果,只能平添傷亡,休整自省又浪費不起時間,不知不覺間,唐軍王師竟陷入進退兩難之境。

神色陰沉地敲了敲矮桌,李世民皺眉道:“今日攻城諸多詭異之處,按理說,震天雷應是無堅不摧,為何將士們朝城頭扔了無數輪,城墻卻仍無坍塌的跡象?就算楊萬春知道遼東城是被震天雷這種利器攻下來的,於是趕工加固城墻,可他是如何加固的?加固城墻可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大工程,我軍從遼東城開拔至安市城只有短短數日,這麽短的時間裏,楊萬春是如何將城墻加固到這般堅固的?此事朕甚為不解,諸卿誰能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