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侯門巾幗

侯方氏的死,給了李素非常大的震撼。

對大唐來說,李素是外來人,是的,自己其實是個來自千年後的老鬼,沒有經歷過千年的風霜,卻有著兩輩子的滄桑。

從貞觀九年來到這個陌生的年代,直到如今的貞觀十八年,整整九個年頭,李素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世界,並且在這個世界混得風生水起,娶妻養家,舞弄長袖,家國天下兼顧,一步步的有了錢,有了官爵地位,從一個貧寒的農戶慢慢發展到如今的新興權貴。

說起來李素都有一點淡淡的得意,畢竟,自己還是有點本事的。

可是直到今日他才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完全融入這個世界,至少這個年代裏的人的價值觀他並不了解。

怎樣的心情,怎樣的目的,能令一位堂堂的國公府正室夫人毫不猶豫地給自己心口刺一刀,她為何要選擇死亡?她想用死亡訴說什麽?達到怎樣的目的?

李素不了解,此刻的他,整個人都是懵懵懂懂的,神情滿是迷茫。

機械式地扭過頭,李素目光呆滯地望向李世民。忽然發現李世民眼眶已紅,嘴唇微微發顫,死死咬著牙一聲不吭,臉上卻分明有了幾分悔意,很快,李世民眼睛眨了一下,蓄滿的淚水如雨而下。

李素呆怔一陣,忽然恍然大悟。

他終於明白侯方氏為什麽要這麽做了。

李素的布局並沒有問題,但是,太溫和了。李素本是完美主義者,他既想達到目的,又不想侯家以付出人命為代價來換取,李素不介意對敵人狠毒,但是他從來沒有對朋友下手的習慣,打斷侯傑的腿已然是他能接受的極致了。

劉平確實被李素搞臭了,不止是民間的名聲,李素相信朝中許多監察禦史大概也聽說了此事,參劾劉平的奏疏或許早已雪片般飛進了尚書省,劉平的下場好不到哪裏去。

那麽剩下的還沒達到的目標是什麽?——赦免侯君集的聖旨,這是最重要而且也是侯家滿門上下最需要的。

李素的布局侯方氏一直知道,顯然她並沒有太大的信心,因為她比李素更了解李世民,她知道李世民的惻隱之心不是那麽容易生出來的,最是無情帝王家,扮個慘狀就能引來帝王的惻隱,帝王的惻隱有那麽廉價麽?

侯方氏是國公府的正室原配,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物,李素的計劃說出來後,侯方氏便覺得不夠,不是計劃不夠完美,而是李素的籌碼不夠重,從頭到尾太溫和了,沒有任何激烈之處,這樣一來,讓侯君集得到皇帝赦令的幾率也就小了。

所以侯方氏選擇了自戕。

她要用自己的命,來給李世民一個狠狠的震撼!用自己的鮮血,喚醒李世民塵封於心底的昔日袍澤之情。

這個代價,是侯家必須要付的,而且只能是她,侯傑雖是長子,但他的分量還不夠,別的妾室所出的孩子分量更不夠,只有她,侯家落魄時的掌門人,獨力苦苦支撐破敗門庭的正室夫人,她的死,才有這個分量。

看著李世民臉上的淚水,和一臉的悲戚之色,一時間李素全明白了。

數日前侯方氏站在大門前,厲聲教訓侯傑的字字句句如同春雷般在李素耳邊炸響。

“……為了保侯家男丁,侯家滿門婦孺皆可犧牲,包括我在內!男丁活著,侯家才有希望,才有東山再起的一天,才能等到你父親否極泰來,赦令歸京。”

李素閉上眼,不知何時,自己的臉上也布滿了淚水。

侯方氏果真做到了,用自己的命,喚醒了李世民的惻隱之心,換來了家族的重新崛起。

值嗎?

李素不知道,此刻的他,太迷茫了,兩輩子的價值觀在今日竟因為一位婦人而受到了強烈的沖擊。

在李素失神的沉默裏,李世民終於發話了,這句話,侯家在絕境中等了一年多,同時,付出了當家主母的一條命。侯方氏的死,終於令李世民堅定了重新起用侯君集的決心。

“常塗,傳旨,八百裏快馬召侯君集還京,重新起用侯君集,復封陳國公爵位,侯門方氏忠耿剛烈,追封申國夫人,工部遣匠,戶部撥錢,以公主禮營造陵墓,賜侯家錢萬貫,絲百匹,封侯君集長子侯傑左衛中郎將。”

常塗躬身領命。

李世民想了想,又補充道:“另外,將侯家原來的宅子還給他,再賜侯家仆役百人,從宮人中遴選,明日送去。”

李素扭頭看了他一眼,不由暗暗苦笑。

終究還是沒有完全信任侯君集,這“仆役百人”裏面,卻不知有多少眼線耳目了。

帝王的心啊……

停頓片刻,李世民又道:“安平侯劉平心性歹毒,欺淩婦孺,得勢而猖獗,可奪其爵,罷其職,打入大理寺嚴審,安平侯親眷貶為庶人,即日逐出長安,流放瓊南,十年內不得開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