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

知識是財富,本事也是財富。

想得到知識或本事,是要付出代價的,老師傅帶學徒,學徒不也得老老實實當幾年毫無怨言的傭人和出氣筒麽?幾年裏什麽委屈都受盡了,師傅還不一定肯傾囊相授,關鍵的本事都留著呢。

對這個年代來說,李素也是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不能白幫忙。

很遺憾,這麽淺顯易懂的道理,連民間的百姓和手藝人都懂,偏偏工部尚書閻立德沒懂。

這些日子來找李素的人不少,從工部官員到火器局屬官,連幾位國公家的紈絝子弟都被閻立德拉來當說客,不得不佩服老閻的能量,有這麽大的本事卻連最基本的請人幫忙的道理都不懂,李素真不知該誇他還是罵他。

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一陣微風吹來,於是他忽然悟了。

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一顆蘋果砸下來,牛頓忽然悟了。

由此可知,古今中外但凡悟到真理的人總要坐在樹下的,照此理來說,閻立德應該坐在榴蓮樹下,或許才會明白請人幫忙多少要表示一點意思……

閻立德不停的請,李素不停的推脫,事情就這麽拖了下來。

不去,不給好處死活不去,這就是李素的態度。

……

這兩個月是李素最繁忙的兩個月,兩輩子都沒這麽忙過,忙得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索性在火器局裏住下,沒日沒夜地監督工匠們造火器,隨時處理突發狀況。

直到十月份的時候,長安已進入凜冽的秋天,火器局終於完成了李世民的要求,兩萬顆震天雷制造完成,火速送往松漠都督府河北道行軍大總管段志玄所部。

火器局上下長松一口氣,最後一箱震天雷裝上馬車離開,從李素到下面的工匠同時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李素大手一揮,火器局放假半個月,全部策馬奔騰去。

照例,許敬宗無比擁護監正大人的英明決定,楊硯一旁臉色鐵青,忍無可忍還得忍……

兩天後,太極宮傳出旨意。

起復李素,復官還爵,仍是火器局監正,仍是涇陽縣子,當初因為東市事件被收上去的爵位金冊也被送還回來,李世民還特意送了一套嶄新的淺緋色官服。

意料之中的結果,包括李素和所有朝臣們都不覺得意外,大家都知道陛下對這個少年郎何等看重,所謂削爵罷官無非只是堵一堵當初的悠悠眾口,如今借著李素獨創的流水線生產法,令火器局產量翻了三倍,如期完成李世民下達的任務,李素官復原職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於是,罷官三個多月後,李素再次一腳踩進官場這灘爛泥裏。

貞觀十一年十月十五,河北道行軍大總管段志玄領河東河北兩道十萬將士,在大唐與薛延陀邊境的松漠都督府演武。

大唐忽然搞出這麽一個大動作,令北方周邊鄰國大為驚恐,消息傳出後,數日之內,與大唐北方接壤的薛延陀,室韋等國的可汗慌了神,窩裏鬥得昏天黑地的真珠可汗和兩個兒子都暫時停戰,紛紛領著兵馬集結於邊境,忐忑不安地看唐軍演武。

演武的過程並不重要,十萬唐軍分成兩方對抗,假模假樣地進攻或防守,騎兵與步卒兩相配合出擊,大軍因勢利導擺出各種進攻或防守陣型等等。

演武到最後,重頭戲上場。

一隊千人唐軍精騎向一個小山包發起進攻,策馬飛馳之時,上千個震天雷冒著青煙,雨點般落在小山包上,一陣地動山搖般的巨響過後,那座小山包在所有人愕然的目光注視下被夷為平地,變成了一個冒著煙的大坑。

神跡!無法置信卻真實發生的神跡!

邊境之外,遠遠觀看的鄰國可汗和王子們心驚膽戰,冷汗潸潸,各自的隨從人群裏甚至有不少人翻身下馬,神情惶恐而虔誠地朝那個猶自冒煙的大坑伏地膜拜,喃喃念叨著各種懺悔和崇敬,其狀與當初松州城頭的吐蕃兵一般無二。

神雷臨世,群雄懾服。

上千個震天雷發揮了無與倫比的政治效果,想象這一顆顆黑不溜秋的小罐罐若是落到正在沖鋒的本國軍隊人群裏,然後一個個炸開,那種後果想一想都覺得黑暗。

這些年對大唐心懷敵意的鄰國不少,西突厥,薛延陀,室韋這些鄰國常與大唐邊軍有過摩擦,小規模戰事更是從來未曾斷過,貞觀四年,李世民平滅東突厥後,鄰國看到了大唐強大的軍事實力,終於老實了幾年,然而貞觀十年開始,這些鄰國又開始蠢蠢欲動,邊境摩擦日益增多。

無論對大唐懷著怎樣的覬覦心思,今日看到這一顆顆震天雷的巨大威力過後,可汗和王子們蠢蠢欲動的心情仿佛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徹底清醒了。

有此神器,寰宇之內誰是大唐敵手?

失魂落魄的各國可汗紛紛領著兵馬回去了,他們要去準備向天可汗朝貢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