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八十一章 渡河

北燕倒是預料到淮東軍會在敵前搭設棧橋助兵馬搶渡鳳河,但是鳳河從西南往東流淌,沿岸有七十余裏,又皆是平原地區,適合搭設棧橋的地點沒有一百處也有八十處。

隨中路兵馬西進的舟橋旅,編有匠師及其他輜輔兵共四千余人,隨前部兵馬迅速分散開,沿鳳河東岸選擇二十余處築橋點進行準備。

在鳳河東岸,陳漬所部居中,第一、第二旅李白刀,梁壽推進到沿河地區,第三,第四,第五旅在稍後位置備防,在登海鎮師所轄戰區的兩側,韓采芝,胡喬冠所部各有一個旅進抵沿河地區,隨時能參與第一批的渡河。

二十余處築橋點就是分散於四個旅的前進陣地上,叫西岸的北燕兵馬即使看到淮東軍有造橋搶渡的意圖,也沒有辦法進行針對性的預防。

數千輛載重馬車以及近兩萬匹輜重騾馬,來往於津海與鳳河東岸,川流不息的將大量的物資運上前方戰線。

截止十六日,在四個先發旅的前進陣地上,八個火炮陣地以及數目更多的近河弩台,也都構建完成,二十四斤級以上的重型火炮共四十門,給最先推上陣地。

試射的炮聲轟隆如春雷在耳畔炸開,鐵彈劃空而過,呼嘯著發出尖銳的破空響聲,落彈如犁,將入夏後給雨水浸泡的松軟泥土刨開,在大地上留下觸目驚心的劃痕。

雖說在四裏的射程上,分散於八個火炮的陣地一次發射四十枚實心鐵彈,所形成的炮彈密度十分有限。即使密集的騎兵陣列沖鋒,四十門重型火炮發射實心彈,一次也未必就能射殺二三十騎,但重型火炮發射時動靜如此聲勢浩大,還是叫那些個未見識過淮東火炮的燕北兵卒心旌搖曳。

不過,這也越發增強那赫烏孤等北燕將帥禦淮東軍於燕京城之外的決心。

重型火炮密集射殺兵卒的威力有限,但在轟擊城墻等建築物方面,威力不下重型拋石弩。

傳統的重型拋石弩,必然要推進到離城墻三四百步範圍之內,才有可能拋射石彈直接攻擊到城墻的側面。同樣的,這麽近的距離,很容易叫守城的兵馬打反擊,除非攻城兵馬有能力將守軍完全封鎖在城裏,不然重型拋石弩無法推到陣前使用。

而淮東的重型火炮,能夠將陣地建在離城墻四裏外甚至更遠的地方,能夠密集部署在攻城兵馬的保護陣列之中,這就極大增加了守城兵馬打反擊,摧毀其火炮陣地的難度……

雖說燕京城堅固,但毫無反擊能力的給淮東火炮持續不斷地進行炮擊,崩塌也是遲早的事情。而淮東軍炸開津海西壘的手段,更叫人膽顫心驚,這叫拙於守城的北燕將帥更加沒有信心守城,只能放手一搏,將最後的勝機寄托在城外野戰上。

十六日將入夜時,更多數量的輕型火炮從後面的掩護營地給推出來,進入火炮陣地,河岸弩台上的蠍子弩,將大量火油罐及引火物擲到對岸,進行引燃,照亮鳳河西岸的夜空,更多的將東岸陣地掩藏在夜色之中。

借著西岸熊熊燃燒的大火,舟橋旅各部在四個先發旅的前進陣地上,迅速派人洇渡過河,十數二十余輜兵一組,將連接鐵索的沉重船錨從河裏拖到對岸。

淮東所鑄的重錨,最重一支能達到四五千斤,小者也要一兩千斤重。通常一艘兩千噸級主力戰艦,需要這麽巨大的重錨二三十支,才能夠將船體固定在風浪激弩的大海之上。

當鳳河西岸缺乏足夠的浮棧橋固定物時,將重錨拖到西岸,將鐵爪子深深的扒進泥土裏,則是最好的替代物。

重錨的鐵爪深深的扒進泥土裏,又打樁進行加固,連接重錨的鐵索在東岸用絞車繃直,一艘艘特制的方頭方角的浮舟很快的放下水,與鐵索連接起來,鋪設棧橋,一座五六十米寬的簡易浮橋,幾乎不需兩個時辰就搭設而成。

為了增加浮橋的承載力,浮舟的兩側還固定數量不等的蒙皮浮箱。

在岸邊營火照不到的深處,佟化成與十數斥候,就藏身在離河堤約三四百步遠的草叢裏,看著淮東軍在夜色之下快速的搭設浮橋。

佟化成作為西寺監的頭目,本身就是北燕最擅長刺探之事的斥候。他與那赫烏孤意見不合,又不用領兵,留在大營無所用處,便主動請戰到前面來近距離偵察淮東軍的動靜。

即使之前對此有所預料,佟化成還是為淮東軍搭設浮橋的高效率所深深震憾。

望著對岸淮東軍弩台,火炮陣地在微弱的星光光芒下的黑黢黢的影子,佟化成知道這時不是沖上去摧毀淮東浮橋的良機。

這時接近浮橋西頭,一起進入兩三百步的範圍之內,只會引起淮東重弩及伏火弩的瘋狂轟擊。

淮東軍以五座浮橋為一組,在每一組浮橋的東頭,都部署有兩三百架重弩以及數十架威力更強的伏火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