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三十九章 糧足傷農(第3/3頁)

而在農耕發達的江淮平原,不養豬,而單純養食草的羊為肉食主要來源,能提供多少肉食?要想大規模養豬以供肉食,就需要地區有充足而穩定的余糧供應。

耕牛及騾馬等大型牲口在江淮地區的飼養比例,實際上也跟糧食供應余量有直接的關系。沒有大面積的草場,要大量養馬,就存在跟人爭糧的問題。當一個地區的糧食供應余量不足時,自然就養不了馬。供應余量充足,都不用中樞行馬政強行推廣,民間的養馬量就會大增。

這些道理,林縛都叫陳華章組織筆杆子,利用改制後的郵報,反反復復地宣傳,跑到灌雲知縣這邊,以輕飄飄一句“糧足傷農”就給堵了一個結實,直叫林縛郁悶得將幾天來的好心情都丟光。

灌雲縣舊屬淮安,新近才劃入海州,沒想到在推行新政最廣,最深入的淮東,還有周問雲這麽一個榆木疙瘩在,叫林縛哭笑不得之時,還深感到推行新政之不易。

沒有辦法,此時歸江寧治下有七百余縣,分屬一百余府所轄,僅知府、知縣一級的主印官,就有將近九百人。再加上府縣衙門及諸司的輔官佐吏,以及林縛有心在府縣以下廣設鄉司、巡檢司,加強對農村社會的控制,林縛計劃新帝國的官僚隊伍,將要擴編到八萬甚至十萬人左右才夠用。

林縛雖說一直在大力加強新政官吏的培養規模,但人數還是遠遠不足以現在就對全國的官僚隊伍進行全部的換血。除了核心府縣外,大量的普通府縣,林縛不得不任用舊吏治政,也就是在這些地方,新政受到的阻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