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五十四章 渡河(第3/3頁)

整個計劃看上去很簡單,但如此簡單實用的背景隱藏著淮東叫人難以窺到底的實力,這麽簡單實用的計謀也叫敵軍斷難識破。羅文虎自詡文武雙全,這時候也是十分的羞愧,幾乎淮東軍裏隨便拎出一名營將、哨將出來,都不會比他太差,也難為淮東軍為此籌劃許多……

很快又有二三十人溜索過來,有數人身上還系著好幾捆粗細不足一分(十分一寸)的細鐵線。山門巖之後的密林裏早就有四十多號人潛伏著,除了七八人為先期潛伏來的匠工之外,其他警戒的警戒,更有接過鐵絲,利用外圍的樹木為樁,迅速圍出一片臨時的防禦營地來。

用鐵線圍木為營,雖說簡陋,但遠比伐木為營要快得多。

即使用刀斧能砍斷這些鐵線,但鐵絲密圍成網狀,也能叫敵軍緩下速度來,而且還不受火,配合鐵蒺藜使用,更為有效。淮東軍弓弩部署在鐵線之後,對受鐵線網、鐵蒺藜及拒馬等障礙所阻的敵軍能進行有效而密集的射殺。

說到搏殺,淮東軍精銳一點都不缺血勇,關鍵要壓制不能叫敵軍從四面八方湧來。

山門巖雖在廟灘嶺之中,但出山並不遠,畢竟要考慮到精銳兵馬渡過河能迅速從廟灘嶺出擊,切斷襄陽與谷城之間的通道,故而與之同時,在敵軍發覺之後攻擊山門巖也會十分的迅速,不存在多少地勢上的障礙。

漢水之上的懸索,瞞過敵軍最多到天亮,敵軍最快會在日隅之前攻來。梁壽率前部渡河,就是要先在山門巖外圍建立防禦,以能在漢水之上架設懸索橋,叫更多的兵馬能迅速渡河過去……

差不多渡過四百余人之後,才有兩艘敵巡哨,再從上遊駛來。

雖說夜色如墨,但三根懸索就懸於水面之上十四五丈,而龍爪巖、山門巖兩邊已經布下這麽多人,驚得周圍鳥飛獸走,自然不會叫敵哨船一點警覺都沒有。

當貼著南崖而行的敵哨船舉火去照夜空時,迎接他們的自然是如飛蝗一般的箭雨,敵哨船上十數兵卒瞬時傷亡過半,不過殘存的敵卒在船上也及時點起船尾的烽火,向南岸示警!

羅文虎站在山巖之上,看見敵軍在東嶺、虎牙灘的望哨也很快燃起示警的烽火,這時候才發現敵軍在左右的這兩處望哨是如此之近,要不是各隔著一道嶺脊,距山門巖的直線距離也就四五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