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二十三章 曉喻盟友(第2/3頁)

疑——疑這一切是林縛欲騙蘄春,荊襄腹地並無淮東伏兵,不過誘使池州軍跟陳韓三死磕……

“會不會樞密使意在使池州軍與鳳山陳韓三兩敗俱傷?”嶽峙在嶽冷秋面前說話沒有那麽拘束,將心裏的疑問道出,他猶不信淮東能如此悄無聲息地將五萬兵馬送入荊襄腹地。

嶽冷秋閉目想了一會兒,說道:“你們去前壘準備打五雲河及鳳山之事吧,即使消息不實,我們也是在淮東軍對黃陂發動總攻之後,再強攻鳳山……”

林縛總攻白塔河、黃陂、熊家崗防線就在這一兩天,現在派斥候、探馬往廬州或荊州腹地進行驗證已然不及,但只要在黃州的淮東軍主力對白塔河、黃陂、熊家崗防線發動總攻,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鄧愈籲了一口氣,說道:“池州軍怎麽也算是跟著斬獲大捷啊……”

嶽冷秋點點頭,按說有些事也應該想透,但臨到頭猶有許多不甘,故而心情抑郁,但也應該想透了。

在樅陽大敗之後,池州軍就再也沒有獨立的地位——之前不能違擰林縛關於整體戰略的安排,在荊襄會戰即將大獲勝捷之際,更沒有能力對林縛的手令陽奉陰違。那就只能依林縛所令強攻守鳳山的陳韓三所部,再不濟,也要將陳韓三死死地圍困在鳳山,使其所部不得逃脫。

鄧愈話裏的意思也很明顯,作為帶兵的將領,對勝捷的渴望要比勾心鬥角來得更強烈,更直接……

陳韓三將他在江寧的退路完全堵死,他一定會垂死掙紮,也一定會困獸猶鬥,池州軍也許會因此承受很大的傷亡。但對鄧愈等池州軍將領來說,這時候與其想著保存實力,與其還陷在勾心鬥角裏拔不出來,還不如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捷來洗刷徽南、樅陽慘敗所帶來的羞恥。

※※※※※※※※※※※※※※※※

隨州城。

一隊兵馬約五千余人,此時隊伍的梢尾剛剛走出東門,隊伍以四列沿驛道急行,展開有兩裏多長。排頭的兵卒扛著青黑色的旌旗迎風展開,獵獵作響,這是羅獻成留守隨州的嫡系兵馬,兵甲皆全,所選又是健卒,看上去兵強馬壯,威風凜凜,完全意識不到這一去會是不歸路,會是死亡坑……

羅文虎派周勝(狗剩)馳入隨州請援,稱王相叛變,引淮東軍從淮山中脈佛猴嶺一線潛入,一部襲樊城糧道,一部襲禮山——羅文虎在禮山猝不及防,叫王相率三千敵兵奪去東城,然而他猶率守軍固守西城不退,請隨州馳援。

留守隨州城的羅獻義、馬臻等人,聽得王相叛變,雖說大驚失色,但與王相在戰前的言行對應,也就立即確認為真。

他們猶不能想像淮東軍數萬兵馬大規模潛入柴山的可能,羅獻義為羅獻成的族弟,早年隨羅獻成販私鹽,常在淮山之間穿走,自然清楚將廬州隔絕在外的淮山中脈佛猴嶺是何等的險峻曲折,哪怕一兩百人的隊伍要翻越佛猴嶺去廬州,都要繞上大半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叫大股兵馬通行。他們只當在王相的配合下,淮東軍有數千兵馬穿越淮山中脈潛伏進來,窺著時機分兵偷襲荊襄腹地的薄弱處,截斷荊襄糧道,擾亂北燕在荊襄各地的防線。

只要沒有意識到淮東軍有將駐廬州整部兵馬調入荊襄腹地的可能,差不多都會做出上述如羅獻義、馬臻一樣的判斷。羅獻義、馬臻沒有想到羅文虎已在強大的柴山兵馬前毫不作掙紮的投降,自然不疑羅文虎派人請援是誘援詐計……

禮山位於隨州之東,事關隨州的側翼,並能威脅淮山北麓防線的側後。即使葉濟羅榮順利拿下荊州城結束漢水西岸的戰事,漢水東岸的戰事猶將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焉能讓隨州城以東的腹地給潛伏進來的淮東軍攪得稀巴爛?

羅獻義當即使馬臻及副將沈蕭謹守隨州城,他親率五千兵馬馳往禮山求援。

而在禮山與隨州之交的絡店、長嶺,羅文虎率兩千余人,扮作從禮山敗退的兵馬往隨州方向散亂急行,唐復觀親率兩千精銳扮成追兵隨後追擊,兩部兵馬一前一後,往已入隨州城的五千援兵迎去……

※※※※※※※※※※※※※※※※

浉河源出淮山北脈深山,為淮河上遊南岸最主要的支流之一,於九月上旬,寧則臣率鳳離軍第一鎮師萬余精銳在水營的配合,沿淮河而上,進入浉河,溯浉河而上,一直前行到淮山北麓,進入信陽城,與孟畛、孟知祥所率領的信陽守兵匯合。

與此同時,董原也親率兩萬兵馬,出壽州,經霍邱,收復固始、潢川、光山、息縣、羅山等信陽以東的城池。

浉河、竹塘溪、石堰河等淮河上遊的支流都源出淮山北脈,這些溪河即是灌溉信陽萬頃良田的主溝,其上遊河谷也是穿越淮山南下隨州的通道。羅獻成於七月初,就是沿這些河道從淮山而出,進襲信陽南部諸縣,以牽制淮西及淮東駐廬州兵馬。待九月南陽陷下,葉濟羅榮率主力南下打荊州,羅獻成也是率部沿這些河道南撤,避入淮山北脈的險峻大山之間,峙守這些溪河的上遊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