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九十六章 軍食(第2/2頁)

屠戮南陽,就是要震懾當陽守兵不敢負隅頑抗。

屠戮南陽,就是要新附軍及剛投附的奢家將卒變得更血腥嗜殺,放下思想包袱,放下投降淮東會逃過清算的妄想。

周繁領命去前陣督戰,葉濟羅榮對奢文莊說道:“軍食之事,還與閩王仔細商議……”

“是。”奢文莊應道,便隨葉濟羅榮返回大帳。

打下南陽之後越漢水奔襲荊州,最叫葉濟羅榮、奢文莊頭疼的問題不是兵力不足,也不是淮東軍在江州正大規模的集結有意渡江北上,而是糧草的籌集。

這回打南陽,很是倉促,但為了爭取時間,促使羅獻成投附出兵牽制淮西,南陽戰事不得不提前到七月發動。也幸虧陳芝虎在北汝河擊潰隨梁成翼從河中府南撤的兵馬,截獲得大量的糧秣,才得以叫葉濟羅榮率十數萬步騎主力能從豫西地區立即進攻南陽。

以往北燕兵馬都習慣從戰地搶糧補充軍食,但河南諸府皆殘,而南陽、淮西又在戰前進行徹底的清野,叫北燕兵馬進入之後不可能再從地方籌到足夠的糧食。為這次西線戰事,天命帝葉濟兒特調左承政範瀾進入河中府洛陽坐鎮,專司西路軍的糧餉之事。

雖說燕薊、晉中這些年來生產恢復較好,在年前能咬著牙為西線戰事再多籌出一百萬石糧食出來,但將這些糧食從黃河沿岸運到南陽,不是易事。黃河通往南方的水系,主要都匯聚到淮河,運糧南下,就能借助河運。較為安全的路線,也就是將晉中、燕薊的糧草運到洛陽,再從洛陽轉運到南陽。從洛陽經汝陽到南陽,沒有直接的水路可走,當中還要給伊水、汝水、沙水等水系割斷,要想將晉中、燕薊調集到洛陽的一百萬石糧食,走陸路南下運到南陽,對北燕剛剛建立起來的後勤系統是一個極大考驗。

從方城到洛陽,大約為七百裏地,跟急行軍不同,兩萬民夫,數千頭騾馬運糧在洛陽與方城之間走一個來回,大概要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走一個來回,也不過只能運十一二萬石糧到方城,路途當中還要消耗掉近兩萬石糧食。

這樣的後勤運力,自然不能叫葉濟羅榮滿意,但也沒有人能比範瀾做得更好。

在前期戰事大量的消耗之後,目前在方城、汝陽一線儲備的糧食只有六七萬石,等下一批糧食運過來,儲備糧也不會超過十萬石,應該說不足以支撐十數萬大軍在拿下南陽立即南下進襲荊州的。所以需要從其他渠道,在襄陽為即將而來的荊襄戰事再多處籌儲糧草。

此時在襄陽籌糧,來源有三:一是從襄樊地方征集,二是從隨州抽調,三是經武關從關中地區征調。然而這三個地方,都不是有余糧的地方,短時間裏能籌集多少糧食出來,奢文莊自己都沒有一點把握。

不過,在葉濟羅榮眼裏,最艱難的時期並不會太難,眼下已經是八月上旬。荊襄地區,包括隨州,襄樊地區在內,種麥是春稼而秋熟,差不多到九月中下旬,在荊漢平原上就能獲得大量的秋糧補充軍食的不足,只需要秋糧收熟之前,能在襄陽籌足二十萬石糧食,就能支撐進襲荊州的前期戰事消耗。

不過糧食問題,奢文莊沒有葉濟羅榮想的那麽樂觀。

羅獻成從桐柏山出兵打淮西,大量丁壯給抽調編入軍中,隨州的屯田體系差不多在六月之後就處於半荒廢的狀態。就算地裏有糧食種出,也要在秋熟的十數天時派大量人手去收割。為補戰馬的馬食,南陽城外的青苗都縱戰馬啃食,從新野到樊城,是南陽與隨州的戰略緩沖區,糧田耕種情況很差。而從襄陽往南一直到漢津(漢口)的漢水東岸平原,殘破了好幾年,奢家殘部進入之後,想收拾開荒墾種,也不是短時間內成。不要說眼下,就是秋熟之時,能從襄樊、隨州征得的糧食也不會太多,怕是補充羅獻成自己的兵馬都會嚴重不足。關中的情況,肯定也不會好過隨州。

最終征戰用糧,還是要加強從洛陽到南陽的運力。只要糧食能進入南陽,就可以經淯水進入漢水南下到前陣。

還有一個就是從荊州外圍籌糧。從當陽往南,荊州往北,漢水與荊山之間,是荊湖主要的種麥區,耕作的情況也要好一些,秋熟之後,應能籌到一部分糧食。

奢文莊將諸多事與葉濟羅榮細細地分析,說道:“以我所見,從洛陽到南陽,運糧猶是太慢,應該抽一萬兵馬,去彌補運力的不足,才可能不耽擱接下來的荊襄戰事……”

糧食之事,葉濟羅榮也不會馬虎。不過即使秋熟之時從荊襄地方籌不到足夠的糧食,葉濟羅榮認為只要拿下南陽,保證從洛陽經汝陽到南陽,再經樊城、襄陽往南的通道通暢,洛陽的糧食還是能源源不斷地運到荊襄前線,也許運力有必要再加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