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七十一章 袁州條件(第2/2頁)

“陳子壽曾為邊將,黃秉蒿身邊的謀主邊策也曾在遼西為官,受陳塘驛戰敗牽累,給剝奪官位,才返回江州,給黃秉蒿招攬過去為幕僚。”傅青河說道:“黃秉蒿與燕胡應無直接的勾結,但受陳子壽及邊策的影響,在淮東與燕胡之間,他也就難免會更看好燕胡。更何況奢文莊渡江北逃,投燕胡之心堅定,又怎麽不想方設法將黃秉蒿一起拖上船?”

“事臨情怯,我是過於擔心袁州了。”林縛笑道:“既然黃秉蒿不願做人,便要做狗,在當前形勢,怎麽也要向將來的主人表一表忠心!”

袁州的事情解決不好,淮東在江西給牽制的兵馬就太多了。為了接下來跟燕胡對峙,林縛連一兵一卒都不想浪費在其他地方。

※※※※※※※※※※※※※※※※

從豫章沿贛江往南百二十裏,即為清江縣(今樟樹市),袁河從清江縣北境匯入贛江,沿袁河西進,行二百裏,即為袁州城。袁州城以東的下袁、新渝、陽樂諸縣,包括清江縣,皆隸袁州府。

林縛最初使高宗庭到袁州與黃秉蒿談歸附事,許黃秉蒿保留兩萬兵馬,負責袁州府東部,包括袁州、蘆溪、上粟諸縣在內等區域的防務,這恰恰也是黃秉蒿此時所實際控制的區域。而袁州城以東的下袁、新渝、陽樂、清樂諸縣則分拆出來,新置清江府,歸江西行營管轄。

下袁、新渝二縣位於袁水下遊,為東出袁州的必經之路,只要將下袁、新渝二縣割出來,淮東撿其中一城駐以三五千精銳,就能將叫黃秉蒿老老實實地留在袁水上遊,而對其下的豫章沒有威脅。

這個方案也是暫時解決江西遺留問題的最佳方案,既不會立即觸動黃秉蒿的權柄,也能叫江西形勢安定下來。

然而,黃秉蒿頗為貪心,一開始就要求割據整個袁州為己有。

下袁、新渝、陽樂三縣不說,清江縣位於贛江西岸,有八郡通衢之稱。章、貢二水為贛江正源,在贛州境內合流後才是贛江主流,孕育贛州為江西堂奧要地。贛江北行八百裏,匯合袁水之後,水勢才陡然開闊。清江縣城就築在贛江與袁水相會之處,可以說是贛中第一要地,失清江,則贛州與豫章首尾不能相顧,聯系中斷。黃秉蒿要將清江縣也據為己有,野心已經不僅僅是要割據整個袁州,實際是想將清江縣以南的贛中、贛南地區都收入囊中。

然而所有的談判都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黃秉蒿一開始就開出這樣的條件,豫章倒也沒有信以為真。畢竟在淮東軍進入江西後,黃秉蒿所部兵馬主要聚集在袁州城裏。除了以下袁縣為袁州外圍防線外,黃秉蒿嘴裏嚷得再厲害,倒也不敢在淮東軍眼皮子底下,派兵去爭新渝、陽樂、清江三縣。

林縛斷不可能叫清江縣給黃秉蒿得去,新渝又是袁水下遊的重鎮,從新渝往東,地形相對平易,道路四通八達,北上經陽樂可達豫章,南下可繞過清江,進入贛南地區,叫黃秉蒿得去新渝,淮東在新渝周圍的駐防壓力就會倍增。時到今日,林縛退步,同意將下袁縣割給黃秉蒿占據,但底限是清江、新渝二縣一定要割出來:清江銜接贛州,豫章,在新渝駐以精銳,則能限制黃秉蒿從袁州出來。

在梁成翼棄守河中的消息傳到豫章之後,林縛即派人再去袁州,向黃秉蒿、陳子壽等人通報最後的投降條件,還同意每年額外補十萬兩銀給黃秉蒿以補袁州錢糧不足,條件不可謂不寬厚。

然而黃秉蒿將近四萬兵馬聚集在下袁,袁州二城裏,既不分兵爭新渝,清江二城,也不答應林縛分區防務的投降條件。

由於下袁對新渝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在談妥條件之前,林縛也不敢貿然派兵進駐新渝。要是派出的兵力太少,有給黃秉蒿吃掉的擔憂,派去的兵力太多,又影響後期的軍事部署。袁州一事還是拖在那裏,得不到解決,新渝、陽樂二城還空在那裏。

按說林縛進入豫章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袁州一事到這時沒能解決,也還談不上有多拖延。但是,北面的形勢發展得太快,特別河中兵馬在汝陽大潰,曹家從關中撤走,燕胡兵馬南擊南陽的通道已經打開。

南陽也變得岌岌可危,燕胡即將與荊湖的諸路叛軍連成一片,淮東兵馬則更需要立即從江西脫身,渡江北上,袁州一事就不能再拖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