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六十七章 暗將(第2/3頁)

梁成翼倒不會太擔心燕胡將晉南的駐兵南調,心裏疑惑的只是燕胡也太心急了。

梁成翼見梁岱明明有兵力上的優勢,還給三千敵兵壓制在山谷裏出不去,心裏有所不滿,但也知道放棄河中南撤,再加去年的大潰,使得河中軍兵士氣低落,鬥志不足,都想著能安然退到南陽就好,並無力敵死戰之心。

梁成翼吩咐身後的部將:“董彪子,你與陳嵖各將三百騎,貼著大盂山、鴆山往北,將敵兵斥候逐出山口後。”又與梁岱說道:“你著部將率兩千步卒出寨,往北徐出,總不能我們八千兵馬,叫三千敵兵壓在營寨裏不敢出去。”

梁成翼不指責梁岱什麽,先派出身邊的部將趁夜殺出,與敵兵爭奪北口的地勢,梁岱心有愧意,也不為自己分辯,當即照梁成翼的部署派兵出營。

趁夜爭鴆山口的地勢,待天明之後,有機會可以將緊追來的這股敵兵一股腦的吃下去,也好漲一漲低落的士氣。

梁成翼麾下騎兵頗多,河中府兵勢最盛時,五萬兵馬,騎兵將有一萬余人。去年渡黃河作戰失利,這次隨梁成翼南撤,還有四五千騎兵。隨梁成翼從渡口過來與梁岱匯合的三千兵馬都是騎兵,當時馳出六百騎,分作兩隊,趁著月夜,往山北的追兵殺去。

※※※※※※※※※※※※※※※※

燕雀嶺是鴆山往北橫山的余脈,是一座高四五十丈,長七八裏的荒嶺,嶺頭有巨石與雀首,遂名燕雀嶺。

陳芝虎站在雀石之上,注視著月夜下從鴆山口出擊的河中軍。

叫梁成翼萬萬想不到的,從北面追來的這支兵馬,根本就不是滎陽或大梁方面出動的駐兵,而是陳芝虎親率,從孟州東面渡河追來的精銳。這支追兵人數雖少,僅三千人左右,但著著實實是隨陳芝虎征戰多年的百戰虎賁。

從去年秋後調入晉中對關中作戰,雖說在河中府周圍的兵馬急劇減少,但無論是陳芝虎還是燕廷,都密切關注著河中府的動向。

燕王葉濟爾及葉濟羅榮、葉濟多鏑諸王,對西線的總體戰略,就是以強大的軍事壓力,奪取關中,迫使曹家南撤,奪取南進荊湖的通道。

河中府與關中唇齒相依,梁成翼受不住壓力,提前撤出,並不是燕胡諸王所考慮不到的事情——事實上,將河中府周圍的兵馬調開,猛攻關中,就是要把梁成翼從河中府嚇走。大約在六月初二,確認梁成翼要南逃之後,陳芝虎就率部從晉西河津東進,經恒曲到孟津的黃河北岸。

時值初夏,黃河水流湍急,河闊流險,大股兵馬渡河不易。而梁成翼從河中府撤出之後,在孟津的黃河南岸仍留有少數兵馬監視。陳芝虎當機立斷,將主力兵馬交叫高義暫領,從孟津準備渡過黃河,以迷惑梁成翼,而他本人率三千精銳,趁夜東行,從孟州東面的渡口渡過黃河,經滎陽往南銜尾追擊而來。只是梁成翼以為這三千追兵是滎陽的三千弱旅。

還是在差不多要追近鴆山時,陳芝虎才下令叫滎陽、大梁諸城的河南兵馬過來匯合。

看著河中軍趁夜襲來,在月牙兒下,密茬茬的都是黑影,看不清楚有什麽兵馬出動,總之不下兩千余人。部將冷子霖對陳芝虎說道:“虎帥,河中軍心黑想要將我們都吃下去呢,是不是往後撤一撤,先誘他們將兵馬展開,待滎陽、大梁兵馬過來後再反擊?”

陳芝虎乃大寇出身,在刑場上給李卓救下,之後一直在李卓身邊任事。東閩戰事初時,浙兵及贛兵作戰節節不利,江西方面都叫奢飛熊打到撫州,其時李卓以按察副使兼知撫州府,令陳芝虎領撫州苦囚組成一軍上城頭參戰。陳芝虎自此之後獨立領軍,麾下部從,要麽來自特赦的重犯苦囚,要麽來自收編的盜匪,給陳芝虎收攏後,成為東閩軍戰力最強,殺心最甚的一支虎賁。

這麽一支虎奔之師,像高義、冷子霖諸將,都跟陳芝虎一樣,都是大寇出身,或許看重個人恩義,但李卓死後,他們對朝廷都沒有半點忠心。殺人如麻的他們,當年在晉南、河南剿殺流民軍時,沒有半點憐憫之心,投附燕胡之後,殺起人來,自然也沒有半點手軟。

陳芝虎搖了搖頭,說道:“滎陽、大梁的兵馬,明天太陽落山之前都不可能趕來。如今梁成翼驅兵將流民往大盂山裏趕,以便其本部兵馬能盡快渡過北汝河,拖上一天,少說要叫河中軍萬余人渡過河去,對後事不利。我本有強攻其營壘的打算,他們既然出戰,那是真好不過,斷不可往北撤……”

梁成翼一撤,曹家自然不會堅守,其在渭水南岸的兵馬也開始撤出。但奪得關中之後,西線通道算是掃除最大的障礙,但要將南陽拿下,進兵漢水河畔,才算是最終打通南下的西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