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六十六章 梁成翼南逃(第2/3頁)

但是,梁成翼棄守河中之後,曹家還能不能順利從關中撤出,就不是梁成翼所能考慮的事情了。

河中與關中互為犄角,由於河中能屏護側翼,曹家在潼關的駐兵極少,僅一兩千人。如今梁成翼不通知曹家,即放棄河中府,等若給燕胡讓出直接攻擊潼關的通道。要是因為這個,叫潼關失守,使得曹家南撤兵馬的東翼受到威脅,想來曹家對梁成翼會恨之入骨。

不過,梁成翼也顧不得那麽多,無論是曹家還是江寧,都不會同意他如此輕易地就放棄河中府。事先通知曹家,很可能叫曹家先行南撤,反而叫河中軍的尾股有可能給追兵咬住。這年頭,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值得做,但損人利己的事情一定要做。

“陳芝虎那叛賊帶兵在哪裏?”元錦生問道。

燕胡用陳芝虎為河南總管,但在去年秋後,陳芝虎所部主力都給調到黃河北岸,從晉中沿汾水西擊打關中,一直都沒有回到河南來。雖說在河南、山東之間還有袁立山所部數萬新附軍,但袁立山要面對南面的渦陽陶春及徐州劉妙貞,兵力輕易不敢西移擊梁成翼,威脅不大。故而梁成翼要從河中安然無恙地撤出,最大的威脅還是陳芝虎。

“陳芝虎率部已到孟津北岸,準備渡河。”梁成翼說道:“恰逢河水上漲,陳芝虎想渡河不是易事,但我們也不能馬虎。除此之外,從長葛有少量敵騎接近,我已叫巨濤、方岱領軍去迎戰,以掩護我部側翼。”

黃河水勢要比北汝河大得多,但黃河北岸一直都在燕胡的控制之下,渡河所用的船只準備充足,梁成翼在南岸僅留下少量的攔截兵馬,陳芝虎率部渡黃河,未必會比他們這邊慢。

元錦生點點頭,說道:“大哥在南陽也最擔心陳芝虎,只要他還在黃河北岸,他想追過來,插翅也難。袁立山不過是你梁家舊部,即使他不念舊情,也沒有膽子派兵西擊。”

梁成翼點點頭,袁梁都是數世將門,梁家得太後在內廷相助,勢壓其他將門,就算袁立山不叛投燕胡,梁家跟他們的關系也算不上好。不過,袁立山用兵謹慎,輕易不會行險策分兵來襲,梁成翼倒不太擔心。

只是,陳芝虎用兵善走偏鋒,逐戰中原之時,就與林縛並稱,其部行軍又快,神出鬼沒,一旦叫陳芝虎渡過黃河,梁成翼一日不能避入南陽,便一日不能心安。

元錦生看向月夜下的人流,看著前頭在月下閃著粼粼波光的北汝河,心頭也急。

騎兵在前頭驅逐大道上擁擠的流民,南撤的隊伍混雜著軍民車馬,拖拖拉拉有十數裏在伏牛山東麓,在北汝河北岸展開。在大道的兩側,在渡口兩側,都是隨軍南撤的流民,看情形怕有十數萬人。

南陽府要恢復生計,要發展壯大,離不開丁口。這兩年來,梁成沖經營南陽,也算是費盡了心機,南陽丁口還不到二十萬人。這些流民要能隨軍一起南下,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但誰又知道敵兵何時會從後面追上來?

比起貪多必失,元錦生更希望梁成翼率本部精銳先行避入南陽。

“大哥已派使者去淮西,說服淮西出兵進入漯河、鄲城。”元錦生又說道:“南陽與淮西相依,乃唇亡齒寒也,董原應不會拒絕出兵!不過這走法也太慢了。”

梁成翼說道:“將卒眷屬隨軍而行,沿路又不斷有流民加入隊伍,前頭又有大河相橫,行軍速度怎麽可能得快?”

鄲城在渦陽西北,屏護汝州道的東翼,只要陶春在渦陽出兵進入鄲城,就能將袁立山所部隔絕在豫東,使梁成翼完全不用擔心東翼的威脅。

南陽方城距河中僅三百余裏,要是梁成翼率兵馬急行,兩三天即能撤到南陽。但是,光把兵馬拉出來不行,將卒眷屬不能遺棄在河中,不然就難以約束將卒,有全軍潰散之憂。

南陽也是殘破,梁成沖辛苦經營兩年,還是依賴於淮東、淮西輸供糧草,才能勉強立足。要不能將河中府的輜重物資盡可能多的往南陽轉移,六七萬人馬加上大量的流民湧進南陽,南陽如何能承受得了?

“要不二哥率部先去舞陽?”元錦生說道:“一旦曹家棄關中南撤,燕胡大軍湧進來,估計舞陽會很快受敵,二哥先去舞陽整頓防務,準備迎戰。”

舞陽位於南陽方城之北,位於桐柏山的北麓,舊屬潁川。河南殘破,舞陽城也早就毀於戰火,為加強南陽北部防禦,梁成沖在桐柏山北麓築壘,以為南陽外圍。曹家南撤,燕胡占得關中之後,有兩條出兵通道能直接攻擊南陽,一是自北南下,攻打南陽府北面舞陽、方城;一是從關中經武關攻打南陽的西翼。

除了燕胡之外,羅獻成或奢文莊也隨時有可能從襄陽出兵北上攻打南陽的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