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六十二章 嶽冷秋(第2/3頁)

不過嶽冷秋在擁立寧王時猶豫不決,說明他在北地崩潰前後,實際上也沒有定計。

林縛苦笑一下。池州軍在樅陽如此慘敗,也非林縛事先能預料。

事先預料嶽冷秋是投機取巧之輩,不會出死力阻奢家殘部渡江,但沒有料到池州軍在北岸會如此慘敗。

照著之前的計劃,池州軍不敗,還叫池州軍進擊鄂東,以襲渡江之後的奢家側翼,不使淮東軍主力分散於荊湖,但是池州軍在樅陽慘敗,就叫之前的計劃難以再執行下去。便是淮東軍內部也有聲音,希望能借此良機將嶽冷秋徹底的打倒,使其再沒有起復的可能。

林縛權衡利弊,決定也委實難下,倒是宋佳、高宗庭,包括江寧的宋浮都建議留下嶽冷秋。

楚黨聲勢最盛時,在朝野只手遮天。燕薊崩潰時,張協降敵,楚黨就一跌千丈,要不是嶽冷秋有擁立之功,其時在江淮勢大,永興初年就難挨過去。及至柳葉飛投敵事敗被誅,嶽冷秋受牽連辭相,楚黨在江寧的殘余也盡數給驅逐出廟堂,嶽冷秋在士林間的聲望也因此跌入最低谷。後期林縛與陳西言都薦嶽冷秋起復督江州,便是看到嶽冷秋在廟堂之上已經再難得抗衡之勢,而其知兵治軍之能對當時的江州形勢非常關鍵。

江寧戰事時,表面看上去嶽冷秋一戰未打,還故意縱陳子壽降奢家,但實際上,嶽冷秋還是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要不是嶽冷秋據池州有鎖門之勢,江寧戰事期時,奢文莊就未必會輕易放棄江寧不守;要不是嶽冷秋據池州以鎖寧西門戶,奢文莊即使棄江寧不守,退到弋江以九子山之勢據淮東軍西進,整個江南的形勢就會變得極其復雜。

薦嶽冷秋督江州,林縛也自詡為有生以來,頗為得意的一招妙棋,自然也就不會忽視嶽冷秋在江寧戰事中所發揮的作用。

及到林縛想徹底收復江西,也都依賴於嶽冷秋據池州守寧西門戶,才得以將長山軍主力從弋江南調參戰,不然淮東軍也難在上饒形成兵力優勢。

其實在考慮到嶽冷秋這些藩臣對淮東存有不敬,防備及制肘心思同時,同時也需看到他們對淮東也有極大的貢獻。眼下要是徹底的解散池州軍,那就意味著淮東在鄂東地區要額外投入三到四萬的兵力,這會分散淮東現在的兵力,而不利於淮東在其他地方集中使用兵力。

其次,徹底的打壓嶽冷秋,也不利於分化淮西。

淮西諸系兵馬,以陶春所部勢力最大。陶春也是東閩軍出身,但在濟南時與陸敬嚴決裂,受東閩系將領唾棄,但陶春獨得嶽冷秋所重,也是在嶽冷秋的支持下,陶春才最終掌握長淮軍並於此時出鎮渦陽,在淮西軍中,實有與董原分庭抗禮之勢。

嶽冷秋對陶春的影響,實際還要深入到原長淮軍一系的將領。

由於嶽冷秋的存在,使得董原無法徹底的拉攏、消化陶春所部,而淮東一旦借樅陽之敗將嶽冷秋徹底的打壓下去,反而會促使陶春徹底的投向董原。而池州軍解散之後,大批的將領,包括鄧愈、嶽峙等人,都難給淮東所用,而更有可能流向淮西。這時候留下嶽冷秋,實際上是分淮西之勢,而不能單純的擔心嶽冷秋會對淮東制肘。

這時留下嶽冷秋,也能安荊湖之心,使其能全力防守荊州。便是燕胡借襄陽南下,荊州仍是事關全局的要害之地。荊州不失,即使叫燕胡占得荊湖大部,也無法盡得揚子江上遊之地勢。

要是此時殘酷無情的打壓嶽冷秋,叫胡文穆有唇亡齒寒之憂,待燕胡大軍南下荊湖,勢力之大叫荊湖難以獨擋之時,胡文穆就未必還會有堅守不降之心。

留下嶽冷秋,最為重要的,也是要行瞞天過海之策,要拿嶽冷秋出來掩人耳目,也是要為淮東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徹底地迷惑奢家。

當然,宋浮、高宗庭乃至宋佳等人,還有另一個心思,那就是嶽冷秋不是什麽高風亮節,寧死不屈之輩,恰恰是他生性投機取巧,叫宋浮等人看到嶽冷秋有給淮東拉攏的可能。故而,林縛不喜嶽冷秋投機取巧的性子,但宋佳嗔怪林縛得了便宜還賣乖。嶽冷秋要跟高風亮節,潔貞志明,是徹底的保皇派,那毫無疑問,即使瞞天過海之策不行,也要借這個機會將他徹底打壓下去。

恰恰嶽冷秋存在給淮東拉攏的可能,也將涉及到將來對淮西勢力的處置,高宗庭等人的意見,是放過樅陽之敗不去追究,叫嶽冷秋率池州軍渡江進駐黃梅。也唯有如此,在長山軍主力留駐江西的同時,林縛調崇城軍往廬州休整,才能看上去天衣無縫,叫諸敵無所警覺。

想事頭痛,林縛難免分神,拉宋佳坐他懷裏來。

宋佳看著門窗不掩,半推半就的坐到林縛的懷裏,但按著他的手不叫他亂摸,要他正事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