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三十六章 對壘(第2/2頁)

“竹木麻布等物料,官溪嶺已經有大量的儲備,只待葛大人一聲吩咐,我即抽調工匠編造竹籠!築壩的地點,也要葛大人來定。”敖滄海說道。

“我意在桃塢隘築壩,那邊地勢陡,隘口窄,兩邊又有嶺坡夾住水勢,易蓄大湖。而且那裏林木豐茂,易於隱蔽,不叫敵兵覺察。不過,在桃塢隘築壩蓄大湖,當垮壩泄湖時,官溪嶺的前壘也在湖水的沖擊範圍之內!”葛司虞說道。

“只要能將橫山外圍的塞壘沖垮,要留下前壘何用?”敖滄海說道,又朝林縛請命,“既然水攻一策能行,滄海請大人準許滄海即刻驅兵進逼橫山。一來掩蔽築壩之事,二來將敵軍壓制在塞壘之內,即便叫他們發現我們在上遊築壩,也無法從容撤出!”

“好!”林縛說道。

※※※※※※※※※※※※※※※※

淮東軍動用大量的人力、物資,鑿開官溪嶺道,大量的人馬、補給得以通過,就有能力緊貼著浙閩軍外圍的杉溪塞修築前壘,兩軍對峙不過四五裏遠。

前期由於大股兵馬沒有上來,前壘在最為開闊的河谷腹地裏,在一處臨河矮坡上建得簡陋,伐木立柵為營,掘壕為壘,進駐的是唐復觀所部李白刀部。雖說才三千精銳駐守前壘,但有唐復觀率部在後,也不怕給浙閩軍圍困。

隨著戰事的推進,前壘越修越堅固,規模也越來越大。

林縛到衢州督戰之後,前壘已建成連寨,將杉溪河谷上遊控制成淮東軍控制的縱深腹地,唐復觀所部一萬兩千精銳,就整個進駐前壘。

從三月十五日起,張苟也率部與周普率騎營第一旅從官溪嶺主營進駐前壘,與唐復觀部匯合,使得前壘集結的戰卒達到三萬眾,敖滄海也親自到前壘指揮戰事。

雙方都是宿將,浙閩軍以杉溪夾河東西兩塞為核心修築的外圍防線也固若金湯,難以猝然攻陷,攻打城壘難有取巧的地方。

敖滄海從十五日,即派精銳出前壘進逼塞城之下。步卒結陣,車盾銜接,內填弩炮、蠍子弩等戰械,逼住敵軍無法出塞打反擊。而在陣後,輜兵、民夫掘土挖壕溝築護墻。

攻城之時,最怕城裏守兵出塞打反擊,而奢飛熊親率守橫山防線的守兵,多為八閩精銳,當不可能在塞城之內坐看淮東軍圍攻上來,在城外掘壕築墻,將敵城完全封閉在內,就能有效限制守兵反攻,進而能從容地攻打城壘。

站在夾河東塞的城墻之上,奢飛熊能清楚底看到淮東的動員能力之強,已非此時的浙閩軍能及。

約六千淮東軍步卒在塞墻外結成三座密集防陣,進逼到距塞墻腳根三百步以內,以防備這邊派兵馬出堡反擊。雖說城頭勉強能用床弩射及,但淮東軍隊外圍豎有盾墻,床弩射過去,難以打穿盾墻。在步陣之間,還有數隊騎兵嚴陣以待,使得步陣之間的銜接更為密切,叫奢飛熊根本不敢派兵馬出塞去打反擊。

除非將塞城裏一萬精銳都派出去打反擊,不然難以撼動淮東軍在塞城外所結的防陣。但真要將一萬精銳都派出來,一旦給纏住,淮東在四裏之外的前壘還有近兩萬精銳能飛快的壓上來。

兵力處於劣勢,叫奢飛熊能選擇的反擊手段變得極為有限。

雖說有戰船能從夾河兩寨之間出擊,進入杉溪上遊,深入淮東軍控制的河谷腹地進行襲擾。但是不知道淮東在杉溪沉入多少條鐵索,而淮東軍的拋石弩、弩炮低架裝有矮輪,在平易的河灘地移動極便,可以從河岸夾攻溯水而來的戰船。杉溪入春後水勢漸漲,但中遊也僅有三四百步寬,戰船溯水而上,又恰能給淮東軍的拋石弩、弩炮打擊到,使得戰船往河谷腹地深入的襲擾難起什麽作用。

在這種情況,奢飛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淮東軍的輜兵以及征募來的民夫,約兩萬人緊貼步卒防陣之後掘土挖壕。相比較強征來的民夫,淮東軍組織的輜兵、民夫挖掘壕溝的速度極快,效率極高。幾乎在一天時間之間,就在夾河東寨以南四百步外挖出一條長六七裏,寬近兩丈,深度不明的長壕。

白日掘成長壕,是夜月明,淮東軍卒退到長壕之後。而事先預制的柵墻分成一截截從前壘之後的輜重營運上來,輜兵則夜以繼日期的在長壕南豎起柵墻。浙閩軍將卒只能眼睜睜看著淮東軍將對峙的陣地推到離城頭不到四百步的近處。

四百步的距離,已經是淮東重型投石弩的攻擊範圍之內,浙閩軍那些經歷過晉安、永嘉、東陽等戰事的老卒,回想起淮東重型投石弩陣密集攻城的情形,都情不自禁的色變,實不知道城頭用雙層排木所梵的戰棚、串樓,能不能攔住淮東重型投石弩的轟擊。

不過,浙閩軍將卒心裏都清楚,待淮東軍的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城頭的喋血廝殺就會隨之來臨,一戰過後,不曉得能有幾人留下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