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七章 曬鹽(第3/3頁)

“暫時還是煮法跟曬法並舉,先要確保產量不減,這鹽價經不起來回波折。”林縛說道:“劉大人覺得成服給你當助手如何?”

“王大人有大才,足以勝利淮南鹽臨使。”劉師度說道。

林縛點點頭,說道:“劉大人都覺得可行,那我明日就擬薦折。鹽場內抄沒的私墾田,就直接設屯寨,將裁下來的鹽卒編為屯戶。曬鹽池的耗費,另外撥款子專用。鹽卒裁撤節省下來的耗用,我看還是先用來補貼鹽戶。說起來這一路走過來,屯戶與鹽戶有什麽區別,看誰滿身都是補丁,看誰面黃肌瘦便知。另外,工輜營會從鹽戶裏招募一些人,緩解鹽場的壓力。我這次回去,一定要將賤籍之制推掉……”

煮鹽要消耗大量的草料,為此兩淮鹽場在煮鹽地周邊圈了大片的土地專門種草,占地達數百畝之巨的鶴城草場僅是其中之一。

鹽戶繳鹽給鹽鐵司,僅一斤十錢,但早年私鹽泛濫,與鹽商暗通,鹽戶得價還能略高一些。隨著戰事的漫延,兩淮鹽的銷售區大規模縮減,淮東自身有利用海島等地產鹽,自然嚴格控制私鹽流入,導致整個兩淮鹽的銷量大減,鹽戶的生活自然也愈發艱難。扞海堤築成之後,淮東往扞海堤內側遷入大量的屯戶,差不多跟鹽戶混居。這三五年來,只聽說有鹽戶嫁出去女兒,沒聽說有鹽戶子弟能娶得著媳婦的。又屢有鹽戶餓死,凍死,已經到了未緩解不可的地步了。

改煮鹽為曬法,人手能大幅減低不說,更為關鍵的是節約出大量的土地資源去安置鹽戶。

兩萬鹽卒,十萬鹽戶主要集中在淮南鹽場,當真要有一個能幹的人,才能很快將諸多事情理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