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六十四章 淮西(第2/2頁)

林縛蹙眉想了片刻,說道:“至少在秋季之前,不能讓燕胡做好對西線用兵的準備。先放棄津衛島,即使要放棄廟山諸島,也要等到夏季之後。在入秋之前,那赫雄祁在登州也無法對廟山形成太大的威脅!”

廟山主營離登州陸地有一百余裏,將津衛島的守軍撤下來,守廟山諸島的兵力將有四千人,短時間裏不怕那赫雄祁攻打廟山的主營。

葉君安說道:“那在九月之前,董原、梁成翼的日子倒是頗為舒服……”

※※※※※※※※※※※※※※※※

淮西雖說是與淮東並立的防區,但以渦陽為外圍防線,接敵面狹窄。此外,渦陽在徐州、淮陽的西南方向,當徐州在地形上凸出去,形成針對河南、魯西燕兵的一個突出部,渦陽實際上作為徐州的側翼,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很低。

濠州、泗州等淮西腹地,在地理位置又處於淮陽、徐州的正南方向,實際上是處於徐泗防線的內側。

在這種勢態上,董原出任淮西禦前諸軍都統制,包括陶春所部長淮軍,肖魁安所部渦陽軍及東陽、廬州諸軍,皆受他節制,麾下兵馬總數越過十萬,但在渦陽外圍防線駐守的兵力才三萬余人,葉君安說他過得舒坦,倒是實情。

二月的壽州,也是春寒料峭的早春天氣。

相比較徐州城,壽州更為殘破。

廬州相對處於內線,而林庭立根本不會讓董原窩在東陽,濠州給淮陽、徐州窩在內側,地勢上就遠不及壽州重要,董原只能將行轅設在殘城壽州。

非但董原將殘城設在壽州,楚王府也在年前移藩到壽州來,劉庭州的淮西軍領司衙門也設在壽州。劉庭州不僅負責淮西的糧秣軍械,還要負責支援進入南陽的梁成沖所部。

壽州位處渦陽、廬州之間,位於淮河的南濱,渦水、潁水自北而來,從壽州東西兩側流入淮河,而淝水又自南而來,從壽州境內流入淮口,自古有“北扼渦潁,南通淝巢”之稱,是淮西抵禦北方之敵的要沖之地。

迎著吹面仍寒的北風,董原在劉庭州、陶春、肖魁安等將的陪同下,與楚王元翰成登上淮河南岸的硤石山,眺望壽州大地,淮河浩蕩,自西往東亙古長流。

“自李兵部以來,守土禦敵有內外之別。觀淮東在徐泗屯兵,以徐州、沛縣、廣戚為外線,駐三萬兵馬以守,還在內線泗陽、山陽集結三萬余戰卒以為內線——內外呼應,方能使徐泗防線穩固。”董原揮鞭指點山河,說道:“淮西布防的思路也在如此,以渦陽為外圍,以壽州為內線。但與淮東不同的是,我們在西線還面臨嚴峻的考驗……”

壽州西線就是綿延千裏的淮山,陳韓三殘部在年前逃入淮山之間,攪得淮山東北麓的諸縣雞飛狗跳,在淮山西南的隨州、襄陽,長樂匪羅獻成更是號稱坐擁二十萬兵馬,江寧屢屢派使臣前往招安,都未得成——故而董原說淮西的西線面臨嚴峻的考驗。

雖說陳芝虎已入河南,但渦陽所承受的軍事壓力不大,相比較之下,倒是西邊的羅獻成是更大的隱患。

嶽冷秋從杭湖、徽南抽設兵馬,到江州坐鎮督戰,但奢家進入江西之後,兵鋒甚銳,勢頭還沒有給遏制住的跡象,短時間裏,江寧並不希望董原在淮西對羅獻成大打出手,怕萬一有個閃失,會影響到守淮的大局。一旦董原打羅獻成失利,淮西的防線也就只能依賴淮東的兵馬,這絕對不是江寧希望看到的局面。

劉庭州看了一眼董原,見他臉頰繃緊,神色嚴肅,心知他已經下定決心對長樂匪下手了。

劉庭州不是保守的官員,趁著燕胡暫時無力南下,守淮防線的主要壓力還要徐州撐著,不借這個機會將長樂匪剿平,與梁成沖合力收復襄陽,更待何時?

一旦要清剿逃入淮山的陳韓三殘部,繼而對羅獻成所部長樂匪用兵,就涉及到誰守渦陽,誰戰西線的問題。

元翰成看向陶春、肖魁安,東陽、廬州兩軍無法調動,守渦陽以及西進圍剿陳韓三殘部,打羅陶春、肖魁安獻成,只能由二人分別擔負重任。

“末將願率部西進打羅獻成,為朝廷收復襄陽!”陶春主動請纓道。